受美国国内需求驱动,以及生物燃料行业的扩张,美豆压榨量目前正处于历史高位,但同时也面临压榨利润收窄和出口市场疲软的双重挑战。而国内市场,正面临供给宽松与需求偏弱的持续博弈。
美豆压榨量创历史新高
美国全国油籽加工商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大豆压榨量在2.27647亿蒲式耳,环比增长15.1%,同比上升13.9%,创下历史新高,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新豆上市后压榨企业季节性复产以及近年来新增产能的投放。压榨需求的核心支撑来自生物柴油政策预期,美国环保署计划提高生物燃料掺混义务量,刺激了豆油的原料需求,推动压榨产能利用率维持在80%~90%的高位。
然而,美豆的高压榨量导致豆油供应增加,而美豆油出口面临南美价格的强有力竞争,加上美豆粕出口面临阿根廷豆粕出口的竞争压力,使得美豆压榨利润从高位回落。2025年第38—45周美国大豆压榨利润持续下滑,至每蒲式耳2.02美元,为近7年同期的次低水平,虽然随后在第46—48周压榨利润再度回升至每蒲式耳3.11美元,但仍低于2023年的平均水平,这种“高压榨、低利润”的情况反映了美豆压榨对美国国内生物燃料政策的依赖。
未来美豆压榨的可持续性将取决于生物柴油政策的最终落地情况,特朗普政府是否推迟削减进口生物燃料激励措施,其政策不确定性可能抑制美国生物燃料产能投资,会削弱对美豆的长期需求支撑。同时,“美国优先”议程若强化本土供应,可能减少对进口豆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巩固美豆在压榨原料中的主导地位,但政策延迟也会延缓国内产业升级,使美豆压榨业继续面临豆油出口竞争和豆粕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美豆压榨利润可能继续承压。
政策驱动难抵价格竞争
中国恢复采购美豆对美豆出口的短期提振效果显著,但因采购规模、美豆价格竞争力不足以及全球大豆供应宽松,令市场对中国采购美豆的长期效果保持谨慎态度。根据最新贸易数据,中国买家近期累计采购150万吨美豆,创下本年度最大单次采购量,直接推动美豆期价升至17个月新高,暂时缓解了美豆库存压力。然而,当前采购规模仅完成美国宣称的1200万吨目标的约8.3%。更关键的是,美豆价格与南美大豆相比缺乏明显竞争力,2月船期巴西大豆报价较美湾大豆低1.30~1.40美元/蒲式耳,叠加巴西雷亚尔贬值带来的出口价格优势,使得中国压榨商在商业采购中仍倾向选择南美大豆。
从全球大豆出口市场份额看,巴西凭借丰产预期和物流升级,持续巩固其全球占比73.92%的出口主导地位,2025年前10个月巴西对华出口量同比增长9.1%,进一步挤压了美豆出口份额。同时,阿根廷通过下调出口关税刺激销售,近期阿根廷3万吨豆粕抵达中国港口,开创了从大豆产成品端补充国内市场的新路径。虽然中国恢复采购美豆在情绪面上对美豆期价构成利好,但未来美豆出口的实质性改善,仍需依靠中美关税谈判突破或美国本土生物燃料政策提振,否则阶段性采购难以扭转美豆贸易格局的颓势。
南美大豆单产分化
近期南美大豆播种受极端天气的拖累,巴西中北部持续干旱与南部突发灾害共同导致播种进度整体落后,产量预期虽维持高位但区域分化加剧,天气不确定性正成为影响新季大豆产量前景的关键因素。
巴西中部的马托格罗索州等关键产区遭遇5个月干旱,此前10月降雨量较正常值低60~100毫米,导致大豆发芽萎蔫、补种频繁,播种进度同比落后2.62个百分点,中北部重播面积扩大直接影响大豆的早期生长。巴西南部的帕拉纳州,大豆播种进度虽然完成92%,但11月龙卷风摧毁部分农田,约1%的作物评级差劣;南里奥格兰德州因早期洪涝播种率仅16%,较5年均值落后超20个百分点。 目前来看,虽然巴西大豆播种进展并不顺利,却并未影响到各机构对巴西大豆总产量的乐观预期。主流机构对巴西大豆的产量预估仍维持在1.776亿~1.787亿吨的高位水平,巴西北部地区的减产可能被巴西南部的增产部分抵消。
在另一大主产区阿根廷,东北部洪涝淹没农田,布宜诺斯艾利斯省70%的土地过湿,大豆播种率仅24.6%,同比落后11个百分点,约150万公顷农田面临绝收风险。 目前布宜诺斯艾利斯交易所对阿根廷新季大豆产量的预估仍维持在4850万吨,如果12月持续多雨,阿根廷大豆产量将面临下调风险。
整体来看,巴西依赖技术韧性维持丰产,而阿根廷减产风险上升。未来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干旱发展、阿根廷东北部降水强度仍将为南美新季大豆产量前景增添变数。
国内大豆产业链压力主导
国内大豆市场正面临供给宽松与需求偏弱的持续博弈。高价美豆缺乏商业价值,而南美大豆价格优势显著。截至2025年11月21日,1月份船期的美湾和美西地区的大豆进口完税成本集中在4419~4465元/吨,同期巴西大豆进口完税成本仅为3817元/吨,阿根廷大豆进口完税成本为3948元/吨。显然,南美大豆的价格竞争优势显著,使得国内压榨商采购更倾向于南美市场。
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徘徊在1000万吨的历史高位,油厂为抛售2025年12月—2026年4月远期合同维持一口价政策,贸易商滚动补货以规避风险,油厂豆粕库存徘徊在90万吨的7年同期次高水平。即便油厂主动降低开工率、减少豆粕生产,豆粕库存去化速度仍将十分缓慢。而随着油厂开工率再度恢复至65%的相对高位,油厂豆粕库存面临再度累积的风险,历史最长库存周期仍将持续。
目前豆粕基差持续为负,下游饲料企业仅维持刚性补库,其物理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不足8天,与去年同期持平,补库意愿不强。同时生猪养殖陷入亏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饲料原料补采意愿。随着国内豆类市场从成本驱动转向产业链压力的弱现实逻辑,豆类期价内外盘走势出现一定分化,国内豆类期价自高位出现大幅回落,风险明显加剧。(作者单位:宝城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