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辛苦种了12年的‘桃树’,每年投入大量成本才有了今天的结果,但有人趁你不注意,把‘桃子’偷走拿去低价卖了。你说气不气?”谈起与讯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讯兔科技”)长达两年多的诉讼时,深圳进门财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进门”)创始人程建辉难掩“被偷桃”的愤怒。
他口中的“桃树”,是公司耗时12年、服务全国74家券商研究所建立起来的机构AI(人工智能)投研工作台;而“偷桃”者,正是那些超越白名单机制、未经券商等许可便把会议数据向不特定公众发布的公司。
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为这场持续超两年的纠纷落下了第一槌。
法院在一审中认为,讯兔科技获取并不当使用进门平台线上会议数据内容的行为,既未经权利人许可、又超越白名单机制。讯兔科技向不特定公众提供特定范围数据信息,违反诚信原则及商业道德,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进门的合法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程建辉表示,希望AI工具是用于解决行业真正的“痛点”,比如提升参会效率,而不是制造新的“堵点”——传播非公开会议纪要,影响市场生态。
就上述与进门发生的法律纠纷,《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联系讯兔科技,但截至发稿,讯兔科技方面暂未有任何回应。
据了解,该案件二审正在审理阶段。
谁动了谁的“奶酪”
2025年9月28日,进门与讯兔科技的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一审落槌。
根据原告进门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供的法院一审判决书,进门指控讯兔科技未经许可,擅自将进门平台的路演直播链接内置于“Alpha派”APP及其网页版(rabyte.cn)、小程序“Alpha派”和“讯兔科技AlphaLink”,并在路演会议详情页标注“进门财经”,非法获取进门平台上的路演内容数据并以各种形式牟取非法商业利益。讯兔科技侵权内容数量特别巨大,持续时间从2021年开通APP至今且仍未停止实施。
进门认为,被告讯兔科技的一些侵权行为已经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讯兔科技辩称,进门并非涉案路演数据内容权利方,不享有在此基础上的合法竞争权益,提起本诉缺乏请求权基础。讯兔科技还称,公司产品具有创新性,不存在侵权行为。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线上路演会议白名单机制与会议数据内容未经授权不可复制、使用并提供给公众,特别是超越白名单的客户是证券业线上路演行业应当遵守的商业道德。
法院认为,相关路演会议内容,包括文字、文字纪要、音视频等,其是否可复制、使用并提供给公众的范围等均由该会议数据内容权利主体确定,不可未经授权复制、使用及提供给公众。
对于原告进门平台线上会议白名单用户使用被告“Alpha 派”软件登录会议的行为,法院表示,没有证据证明讯兔科技采取技术措施非法破坏或破解白名单机制登录进门会议。同时,讯兔科技软件登录进门平台会议经过白名单用户许可,软件是记录工具,故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但法院认为,讯兔科技在明知上述行业商业道德的情况下,仍将其在进门平台上获得的线上会议数据内容复制、使用、处理并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既超越券商等设置的白名单机制,又未经券商等许可使用会议数据内容,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而进门与券商相关合作合同中明确对线上会议白名单机制有防超越、对会议内容有防泄露等要求。因此,法院认为,讯兔科技该行为损害进门的合法竞争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
最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关于上述两家公司的民事纠纷一审判决如下:
1、讯兔科技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实施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
2、讯兔科技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进门经济损失400万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10万元。
3、讯兔科技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域名为rabyte.cn的网站及“Alpha派”APP首页顶部居中通栏位置刊登声明,消除因对进门实施本案所涉不正当竞争行为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声明的内容、发布位置须经本院审核,声明须连续保留三十日。
如不履行,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将在相关媒体发布本判决的主要内容,费用由讯兔科技负担。
据了解,该案件二审正在审理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进门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领先的机构AI投研工作台,基于沟通场景,聚合金融市场的三大核心群体:券商研究所、上市公司、机构投资者,致力于打造合规安全、高效便捷、智能协同的信息闭环生态。2023年3月,进门完成1.2亿元B轮融资,高成资本主投、常春藤资本跟投。同年6月,进门获腾讯1亿元独家投资。
讯兔科技是一家AI驱动的金融数据与生产力服务商,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通过AI Agent大幅提升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工作效率、提高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据媒体报道,讯兔科技在今年10月完成超1亿元的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高瓴创投联合领投,钟鼎资本和嘉程资本跟投。
知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讯兔科技创始人曾任职于北京某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担任数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一职。
十二年“种树”之路
进门与讯兔科技的纠纷并非单纯的“不正当竞争”。双方争议的焦点更在于,如何通过新兴技术服务投资者。前者认为,一切利用新兴技术提升效率的行为,都应以合规为底线。
近两年,随着AI大模型兴起,AI生成会议纪要变得十分普遍。这极大提升了参会者的信息处理效率,但在金融领域,却易被部分主体当成绕开合规风控的“万能钥匙”,甚至将未授权内容泄露给“白名单”之外的不特定公众。
据了解,“白名单”是基于监管合规要求设立的“参会许可名单”。在一场非公开路演会议开始前,权利方(券商等)会根据会议内容的风险等级和专业门槛,创建一个仅包含符合参会资格的投资者“白名单”。这个机制的运行逻辑主要基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等监管规定。其核心目标是“将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销售或者提供给适合的投资者”。
记者了解到,要把线上投研平台从无到有搭建起来,是一场漫长的探索。即使是某场线上路演会议的白名单用户,仍必须取得权利人(券商、上市公司等)的明确许可,并遵守经营方(进门)的平台规则,才可使用AI会议工具进行适当操作。那些借AI“抄近路”获取非公开内容并向不特定公众传播的做法,显然走了捷径。
2013年10月,“大众创业”浪潮正盛,进门创始人程建辉敏锐地发现:资本市场信息散、不对称,投资者与机构沟通方式单一,常因公司名字闹乌龙。他回忆,当时便想借助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把音视频技术搬进金融场景。
十几年前,音视频技术远未普及。“我印象太深了,当时去翻某招聘网站,想找懂WebRTC(网页实时通信)技术的人,但这个网站上只有8份相关简历,其中3份还不靠谱。”程建辉带着团队在这片技术蛮荒之地,从零开始做底层技术的开发。
“我们希望在移动端,利用音视频技术做一套金融领域的通信解决方案,构建一个上市公司、分析师、机构投资者三者之间的沟通基础设施,让沟通变得高效便捷、合规安全、智能协同。”程建辉说。
这不只是金融版的“腾讯会议”,他们真正的护城河,是深度理解并解决了金融行业最核心、最棘手的合规风控矛盾。
“分析师自然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传播得越广越好,以扩大影响力;但监管关于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办法又像一把枷锁,规定一些内容只能给到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专业投资者。”程建辉说。
进门的解法是构建一套严格、动态且精密的“白名单”系统。每一场非公开的路演会议,都有一个独立的、由券商设定的参会者名单。只有名单上的人,才能获得授权进入会议。这套系统既满足了分析师的传播需求,又为券商研究所守住了合规的生命线。
程建辉向记者介绍,进门不仅提供了白名单技术,还增加了信息密度,将碎片化信息聚合在一个平台,让市场在合规前提下获取信息,沟通变得更有效率,信息传播更迅速。
正是凭借这个模式,进门打开了众多券商研究所的大门。截至目前,有74家券商研究所成为其合作伙伴。同时,围绕如何让上市公司更好地与市场沟通,他们开发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系统(IRM),将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版图不断延伸。
十二载风雨,数亿元投入,程建辉的“桃树”终于枝繁叶茂、果压枝头。可正当团队想用国内AI大模型技术为会议内容“降噪提纯”、孕育更甜果实时,一群打着AI旗号却无视合规与商业道德的“偷桃人”已悄然潜入果园。
侵权者“趁夜偷桃”
2023年4月,一通看似普通的客户来电让程建辉瞬间绷紧神经,“客户问我们是不是跟其他公司合作了,为何在其他平台能看到我们的非公开会议纪要。”
自去年起,陆续有更多券商反映,其他平台竟能超越白名单限制看到非公开会议内容,有的路演刚结束居然就能在其他平台听到录音,担心存在合规风控问题,并质疑进门是否与其他平台有合作。
得知会议内容遭窃,程建辉第一反应是震惊:公司从未对第三方平台授权会议内容,却有平台盗用进门会议音频,并借助大语言模型转成文字纪要,向不特定公众传播。
他深入调查发现,大语言模型问世后,一些平台未经授权便将进门会议内容用于商业传播,还在外混淆视听,声称与进门有合作,“我们很被动,到处去跟别人解释与其他公司没有合作”。
据程建辉向记者透露,除上述已一审结案的公司外,市面上还有多家平台有类似行为,“我们保留对这些平台的诉讼权利”。
面对AI大模型的浪潮,进门选择审慎前行:出于对数据安全与合规性的考量,在ChatGPT浪潮袭来时,未采用国外相关模型方案,转而选择与百川智能、阿里等国内顶尖技术团队联合研发ASR模型包。在此后的迭代优化中,进门持续深耕自主研发,不断打磨算法、扩充适配场景、优化数据处理流程。目前,其独立开发的ASR模型已实现性能突破,语音识别准确率、实时处理效率、复杂场景适配能力等核心指标均超越市面同类模型,展现出更强的实用性与竞争力。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利用国内合规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对平台内海量信息进行“降噪提纯”,以提升信息传播效率。
“ChatGPT刚出来时,我们一直在观察,但不敢轻易使用,核心就是顾虑数据出海和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必须等到国内模型技术成熟且合规路径清晰后才能使用。”程建辉表示,市面上有一些侵权方激进地采用境外大语言模型转写会议录音。
据进门提供的材料及程建辉观察,一条以AI为核心的侵权链条浮出水面。侵权方以AI会议助理服务为名,要求客户服务之前先行录入进门平台账号密码。利用这一方式进入一场“戒备森严”、设有“白名单”限制的券商非公开线上路演会议,进行全程录音录屏,超出了平台对会议录制的许可范围。会议结束后,利用境外大语言模型等AI工具,将音视频内容迅速转化为文字纪要。之后将AI生成的会议纪要经过简单处理,卖给“白名单”之外的广大投资者。
程建辉坦言,对于那些渴望信息但被挡在“白名单”外的用户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但对于整个市场生态而言,小道消息满天飞,可能会让市场更乱。
券商维护的“白名单”客户,买的就是信息的“独家”和“首发权”,并且还有深度交流的机会,结果其他客户轻而易举就能买到AI“脱水版”,“这对平台、权利方(券商、上市公司等)、付费用户公平吗,资本市场的商业信誉何在?”程建辉叹了口气。
“近几年,我们在研发和运营上投入数亿,花了12年搭建平台。就像种桃树——施肥、浇水、剪枝,好不容易树长大结果,却被侵权者趁夜偷走桃子,再以极低的价格卖掉。”程建辉以此比喻宣泄愤懑,“如果这种行为被默许,以后谁还愿意去辛苦种树?”
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程建辉深知,对部分投资者而言,侵权模式似乎精准击中“痛点”:以极低的价格,绕过券商研究所的白名单机制,以及监管出台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获取原本“圈内”专属的投研信息。然而,这条看似高效的“捷径”,却可能给整个金融市场留下更大的“堵点”。
根据上述判决书,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认为,讯兔科技旗下“Alpha派”产品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名单客户参会效率,但解决一个“痛点”的同时不能制造另一个“痛点”,甚至是“堵点”。讯兔科技涉案行为使券商等卖方线上会议白名单机制形同虚设,会议数据内容超范围传播,并直接危及进门作为线上会议服务平台的竞争利益,故应予负面评价。
程建辉气愤地说,“他们未经授权获取我们平台的内容,却包装成‘科技创新’,说是在解决用户痛点。虽然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情况,但会牺牲用户体验。为了保护机构投资者、研究所等多方权益,进门下定决心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权。”
维权之路远比预想的更漫长曲折。摆在进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告什么”。程建辉称,由于线上会议内容的版权属于权利方(券商或上市公司),他们无法直接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向上述提及的侵权公司提起诉讼,最终选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提起诉讼。
“诉讼周期长,举证难度大。从2023年4月发现问题,到今年国庆节前一审判决下来,花了两年多时间。”为把复杂的金融业务和商业模式向法官讲清楚,程建辉亲自出庭四次。
50多页的一审判决书下发,法院支持了进门的核心诉求。程建辉和团队百感交集:正义虽到,但代价与对方的获利和伤害远不成比例。
“我们最初按对方非法所得估算,索赔3000万元。”程建辉透露,最终一审只判赔400万元,因为难以举证对方究竟利用平台的“漏洞”赚取了多少收益,“违法成本是不是太低了?这更像是‘偷桃’被发现后,赔了几筐桃子钱,但整片桃林被破坏的生态损失呢?”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审宣判次日,讯兔科技即在官方公众号发布《于探索中定义未来:AI会议助理模式获法院认可》。
讯兔科技在文章中称,“Alpha派的AI会议功能获法院认可,为行业开创先河”。只摘引法院“被告软件是以技术工具的形式……不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片段,却对“既超越券商等设置的白名单机制,又未经券商等许可使用会议数据内容,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关键认定避而不谈,也未提及一审的判决结果。
讯兔科技还称,“对于一审判决关于数据后续使用的认定,我们认为其未能充分考量AI创新模式的复杂性与探索阶段的行业现状。为维护创新的合理空间,我们将依法提出上诉。”
“没想到一审判决后,他们仍继续混淆视听。”程建辉对此感到不满,“我们才是受害者,怎么反而被他们在文章中写成打压创新的竞争对手?”
他表示,已经作好应对二审的准备。
《国际金融报》记者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联系讯兔科技及其创始人,但截至发稿,讯兔科技方面暂未有任何回应。
AI时代投研谁来护
“如果市场上满天飞的都是各种被AI篡改、不完整的信息甚至谣言,会对投资者的决策造成误导。”程建辉认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是资源配置,如果市场充斥着噪声,配置效率就会越来越低。
程建辉告诉记者,目前一些第三方机构利用AI工具超越券商等设置的白名单机制,未经许可使用进门会议数据内容向不特定公众发布,已经对公司的收入和研发积极性带来了影响,“感觉在为突破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突破商业道德的企业作嫁衣”。
为应对侵权,程建辉坦言,公司已付出高昂成本请律师团队做市场教育。
“内容平权我们一直在努力,但分析师不太愿意服务散户,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可能放大研究风险。而从商业利益角度看,服务机构的回报也是最大化的。”程建辉说。
如何界定金融领域AI技术的合规边界?如何规避技术应用带来的法律风险?
北京京师(成都)律师事务所刘诚冬律师向记者明确指出,AI处理的数据必须有合法授权,尤其是涉及投研内容、会议纪要和音频等。AI工具的使用不得损害原始数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通过AI技术绕过访问限制、复制非公开内容或用于商业竞争,使用目的正当。
关于如何规避法律风险,刘诚冬建议,建立数据合规审查机制、避免过度采集数据、动态跟踪监管、技术隔离与数据脱敏。比如,在采集数据时,要求提供数据来源,与数据提供方签署书面授权协议。仅采集处理实现功能所必需的数据,避免过度采集或留存敏感信息;AI应用需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及证监会、行业协会的合规要求;对涉及第三方版权或商业秘密的数据,通过匿名化、摘要生成等技术手段降低侵权风险,但需注意脱敏不代表不侵权,仍需要授权。
部分公司借助AI工具超越白名单机制,将其他平台非公开线上会议数据内容复制、使用和向不特定公众传播。刘诚冬认为,此举对券商、上市公司、投研机构以及终端投资者均有一定影响,“外面通过极低的价格买到AI脱水版内容,会导致付费客户直线下降;如果外泄内容包括未公开的重大财务数据,券商可能被监管认定‘未尽到保密义务’,被出具警示函甚至暂停承销资格。”
对上市公司而言,刘诚冬认为,“尚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提前扩散可能导致内幕交易,股价出现异常波动。对分析师而言,会影响研究积极性,若无人做市场深度研究,信息质量会整体下滑。对散户而言,若AI摘要出现关键数据错误,散户依据失真信息交易,亏损后维权无门,最终损害市场公信力。
当一家投研机构遭遇会议内容被侵权时,刘诚冬认为,可参考《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著作权法》、《数据安全法》第三十二条、《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证券法》等法规,通过不正当竞争诉讼、著作权诉讼、侵权行为保全、行政投诉和刑事报案等路径进行上诉维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