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双支柱”调控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中国证券报 2小时前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和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专家认为,完善中央银行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占据着重要地位。

目标既定,路径清晰。展望“十五五”时期,专家预计,一方面,人民银行将从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等方面,继续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将从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等措施入手,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持续打通货币政策传导堵点,不断提升其针对性与有效性,护航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完善货币政策体制机制安排

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是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和任务要求的重要支撑,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如何理解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在署名文章中表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旨在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体制机制安排,动态实现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优化组合,从源头上促进金融稳定。

潘功胜认为,要准确把握科学稳健的内涵和要求。要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条件与支持经济潜在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相匹配,提升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适配性和精准性。

专家表示,需要从多方面重点把握这一体系的内涵和要求,包括把握好货币政策的力度、时机和节奏,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保持货币条件与支持经济潜在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相匹配等。

专家认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一方面,要优化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和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当前,我国已构建起长短结合的流动性投放机制,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买断式逆回购、逆回购等工具实现不同期限流动性的精准调节,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人民银行将持续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应对流动性波动和确保金融市场稳定。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将更注重力度、时机和节奏的平衡。

这意味着,人民银行在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会避免“大水漫灌”,通过逆回购、MLF和降准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预调微调。

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将持续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专家表示,要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把金融总量更多地作为观测性、参考性、预期性指标。

另一方面,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还要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政策利率的价格型调控作用,持续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下降,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性融资需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是当前促消费、扩投资、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重要发力点之一。

此外,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也是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构建科学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系,需统筹总量调节与结构优化,既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经济发展相适应,又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滴灌”,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倾斜。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举措。

潘功胜日前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分享了关于“中国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建设实践与未来演进”的看法。他提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持续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提升系统化、规范化、实战化水平;不断健全协同高效的宏观审慎管理治理机制。

“这意味着,在‘十五五’时期,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将致力于构建一条‘覆盖全面’的防线。”董希淼说。

人民银行此前透露了一些具体工作安排。例如,在构建系统性金融风险评估体系方面,人民银行正研究将宏观审慎评估(MPA)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聚焦评估货币政策的执行情况;另一部分聚焦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评估,服务于宏观审慎管理。

在完善并强化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范举措方面,曾刚提出,需进一步健全跨市场、跨机构、跨领域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等的监管,规范影子银行发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波动风险,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我国将适时发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名单,逐步拓展非银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评估范围,同时也将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在金融市场运行监测中的作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我国也会逐步把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外溢的影响纳入宏观审慎考量之中。

与此同时,宏观审慎管理有望扩大覆盖范围,政策工具箱也将持续丰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预计,宏观审慎管理有可能扩大覆盖范围,延伸至影子银行、跨境资本流动、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将出现更多的创新工具。

董希淼举例称,可以探索在特定情景下向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机制性安排,以应对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同时,强化法治与监管协同,将加快推动人民银行法、金融稳定法等立法修法工作,为宏观审慎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持续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的核心环节。专家预计,未来五年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从具体举措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杨瑞龙建议,应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健全汇率制度,强化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的引导作用,打通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再到社会各经济变量的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率。

娄飞鹏提出,需要进一步畅通“政策利率-市场利率-信贷利率”的传导链条,优化“央行流动性投放-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传导路径,通过结构性工具“精准滴灌”重点领域。

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同样是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支撑。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研究员吴进辉表示,若考虑进一步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确保市场对政策信号的清晰传递将至关重要。

“为了让市场更清晰地理解货币政策的意图,人民银行需要在进一步明确主要政策利率的同时,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从而强化市场对利率调控目标的预期,有效引导市场行为。这将有助于更好地推动货币政策的实施,不断增强政策的传导效果。”吴进辉说。

除此之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畅通还需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曾刚认为,要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未来五年央行的重点工作指明了方向。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各项举措逐步落地,货币金融环境有望保持稳定,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作者:● 本报记者 彭扬
原标题: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双支柱”调控护航经济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纳指跌近2% 英伟达、特斯拉跌超3%
全球市场: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纳指跌近2% 英伟达、特斯拉跌超3%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439评论
成本惊人!英伟达“烧钱”散热 单套液冷组件将飙至近40万元(附股)
成本惊人!英伟达“烧钱”散热 单套液冷组件将飙至近40万元(附股)
证券时报网 93评论
马斯克万亿美元天价薪酬激励方案通过!特斯拉称超75%股东支持
马斯克万亿美元天价薪酬激励方案通过!特斯拉称超75%股东支持
澎湃新闻 48评论
多晶硅“收储”筹划半年未见具体方案 硅料价格底部反弹引入新变数
多晶硅“收储”筹划半年未见具体方案 硅料价格底部反弹引入新变数
财联社 63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不贪心
操作:科技牛回!CPO半导体大口吃肉!大胆追加,速速发车!
操作:科技牛回!CPO半导体大口吃肉!继续动手加仓,速速发车
美股大跌 A股还能低开高走吗
全球唯一,毛利率高达99%,三季报这20股毛利率超过90%,太强了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