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潮生潮落,皆在远岸之间”。当全球资本的风吹向离岸,浪头不再只是金融的数字,而是千万家企业出海的呼吸与脉搏。新华财经今起推出“离岸观澜”特别栏目,依托新华财经全球中心系列产品,紧贴离岸人民币资产跃进的步伐,捕捉全球离岸市场的风向——从离岸债券的冷暖,到国际汇率的脉动;从银团贷款的进退,到跨境资金的张弛。我们用数据织一张“海图”,让离岸金融的风向、流速、暗礁、灯塔一目了然;用模型刻一把“罗盘”,帮企业在风高浪急之前校准航向。离岸虽远,风浪有迹;观澜至此,行稳致远。在这里,读懂中国企业的全球资本潮汐。
新华财经上海10月30日电(张天源) 29日,英国巴克莱银行宣布计划下周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发行“熊猫债”,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若发行顺利,巴克莱将成为又一家登陆中国境内债市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此外,据新华财经熊猫债数据库显示,截至10月30日,2025年熊猫债净融资规模已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两成。
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巴克莱银行此次发债所得将主要用于三方面的资金安排:一是满足企业客户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增量需求;二是补充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三是优化集团整体融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募集说明书表示募集资金可能以跨境汇款方式回流至境外,显示出外资机构愈发重视借助熊猫债低成本优势反哺全球业务的策略。
“熊猫债”热度持续升温净融资规模同比增长近两成
进入10月以来,熊猫债一级市场发行火热,优质外资发行人加速布局熊猫债产品。10月13日至15日,阿联酋沙迦酋长国时隔七年重返熊猫债市场,先后发行了两笔3年期熊猫债,合计规模达40亿元人民币。
此外,10月17日,全球大型商品浆生产商书赞桉诺成功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第二期14亿元人民币熊猫债。10月22日,摩根士丹利私人有限公司发行了5年期20亿元规模熊猫债。
随着熊猫债市场的进一步扩容,熊猫债现有存量规模突破至4043.13亿元。此前在2023年和2024年发行规模先后突破1500亿元、1900亿元,连续创下历史新高。据新华财经熊猫债数据库显示,截至10月30日,今年以来熊猫债发行量已达1569.50亿元;净融资规模达821.50亿元,同比增长率18.7%。此外,熊猫债在境内债市的整体占比虽仍偏低,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已连续三年稳步回升。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
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连平指出,境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促使我国债券市场形成了显著的融资吸引力。2023年以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持续维持在100个基点以上,2025年1月更是触及300个基点高位,而我国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社会融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熊猫债加权平均发行利率近年来回落明显,债券融资成本优势持续扩大。据新华财经熊猫债数据库显示,在美联储高利率周期与境内流动性充裕的“利差”驱动下,熊猫债的综合融资成本比同期限美元债普遍低80-120个基点,对优质外资主体吸引力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此前表示,要深化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继续完善各项人民币融资支持政策和工具,更好发挥央行间货币互换机制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作用,完善银行跨境同业人民币融资管理,鼓励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认为,政策红利叠加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需求上升,共同带动了熊猫债市场的发展。
多元化发行人群体浮现投资者结构悄然升级
从早期主权机构、国际开发组织,到如今的跨国商业银行、产业龙头乃至海外政府投融资平台,熊猫债的发行人类型日趋多元。2025年熊猫债市场最显著的变化,是外资发行主体的占比迅速提高。巴克莱银行等优质主体的加入,意味着外资板块正复制其他离岸债券市场优质品种的“主权+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径。
据新华财经熊猫债数据库统计,存续规模前十的发债主体为新开发银行、北京控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宝马中国资本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能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其存续规模分别为475亿元、240亿元、205亿元、175亿元、150亿元、145亿元、130亿元、121亿元、120亿元、113亿元。此外,从发行人注册地区统计来看,来自百慕大、开曼群岛和中国香港的发行人占比居前,境外发行人比例显著提升。

图表来源:新华财经
随着熊猫债市场规模扩大,投资者结构亦同步优化。除全国性商业银行、保险资金外,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和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投资盘也积极参与。从持有人结构来看,非法人产品 (境内由专业金融机构管理的各类集合投资计划)为第一大持仓主体,占比38.03%,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紧随其后,占19.55%,境外机构持有17.43%的份额。
多位业内人士向新华财经表示,境外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标准逐步提高,国际评级机构的参与度上升,为投资者进行跨境信用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人民币债券的资金来源。
展望后市,在“利差+政策”双轮驱动下,熊猫债有望延续供需两旺格局。德意志银行预计,到2025年底熊猫债存量规模或突破6000亿元,占境内信用债市场比重将升至2%左右。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更多跨国企业可能把熊猫债纳入全球流动性管理工具箱,为其在华深耕提供长期、稳定的本币资金支持。
巴克莱银行此次试水熊猫债,不仅彰显出其对中国金融开放和人民币资产的长期信心,也预示着外资机构在华融资与业务布局或迈入“本币驱动”阶段。目前市场正密切关注后期的定价结果,以及后续是否会建立熊猫债“常发”机制,持续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能。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