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香港10月28日电(记者林迎楠)香港金融管理局28日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数码港元”在零售层面未见明显需求或用例,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推进金融机构间使用“数码港元”进行支付。
香港金管局自2017年起对央行数码货币(即“数码港元”)进行研究,并以分布式分类帐技术作为基础。此次报告结果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为用户带来好处。
由于“数码港元”由香港金管局发行,不具有信贷风险,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大额交易结算。香港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有金融机构已经在一些用例中使用“数码港元”,以支持代币化生态系统的发展与跨境支付场景。
李达志提到,香港金管局已协助政府发行两批代币化债券 ,均以代币化央行货币作交割。特区政府计划发行第三批代币化债券,金管局期望在此过程中能提升自动化水平,且有更多银行参与,以让银行熟悉相关发行模式和程序,相信能有助未来代币化债券发展。
香港金管局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香港未来可能将“数码港元”推广至可供个人及企业使用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而扩展“数码港元”的时机将根据国际发展、最新科技发展及市场需求作出调整。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助于金管局深入了解数码货币的未来发展。香港金管局将继续致力为未来可能扩展“数码港元”至零售场景使用做好准备。他期待在央行数码货币与代币化进程中,继续与业界紧密合作。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