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消费时代,许多品牌追逐流量与速效,江南布衣却似乎走了一条更安静、也更坚定的路。它不仅是一家服装企业,更是一个以“艺术”为基因、以“人”为连接的设计师品牌集群。
2025财年,其会员消费占比超过80%,其中年消费超5000元的会员数突破33万。这背后是江南布衣将“艺术与商业的平衡”融入产品开发、会员运营与材料创新的每一个环节。
从零浪费再生羊毛大衣的务实环保项目,到推动传统织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布尽其用”行动;从以“艺术先行”主导设计,到依托AI赋能全渠道搭配服务——江南布衣在高速变换的市场中,始终保持着自身的节奏与定力。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商业可以是有温度的,艺术是可以穿戴的,而可持续,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企业实践。
艺术为核:多元品牌矩阵精准触达
在江南布衣的世界里,艺术并非商业的附庸,而是深植于品牌的基因。
企业公关总经理郑丹丹表示:“无论大众还是小众,终归是‘人以群分’。”江南布衣通过8个独立品牌——包括JNBY、LESS、速写、RE;RE;RE;LAB等——覆盖女装、男装、童装、家居等多品类,以差异化设计语言服务不同细分人群。
这些品牌既有一致的美学气质,又具备鲜明个性。郑丹丹解释道:“很多人觉得江南布衣旗下品牌不论男女装或童装,都有着相似的艺术调性。”设计师团队长期共同成长、相互影响,形成品牌间内在的连贯性,而各自又基于独特的品牌定位构建风格体系:JNBY偏向时尚艺术,LESS追求极简与工艺,速写强调男士优雅与玩味。
与传统服装企业不同,江南布衣坚持设计师品牌路线,采取“艺术先行”的产品开发模式。产品通常提前一年确定主题,经历设计、定货与生产排期,生命周期可达4年,首年售罄率目标设定在65%至70%。
这种“艺术先行”的模式在当今追求速效的市场环境中显得特立独行。公司表示,快消时尚品牌更多的是快速迭代,可能根据今天的市场看明天的变化一直在变。江南布衣更多的是有一个创意主题的设计跟沉淀,然后再定货会再生产。
会员经济:33万核心会员的深度运营
80%零售额来自会员、33万核心会员年消费超5000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江南布衣精心构建的粉丝经济体系。郑丹丹介绍,公司以会员运营为核心,构建“品牌与会员双向价值循环”,通过多元化、深度甚至超预期的服务提升黏性与体验。
江南布衣将会员分为银卡会员和金卡会员,为不同层级会员提供多样化权益。最具特色的是金卡会员专享的“BOX+不止盒子”搭配定制服务,这项服务已成为连接品牌美学与消费者生活的重要桥梁。
“给会员提供更多特权而非更低特价,才能同时提升品牌健康度、会员体验感和粘性。”郑丹丹强调。这种理念使得江南布衣的会员体系不仅是一个销售工具,更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情感连接的纽带。公司还通过会员节等活动增强互动,2025财年两场活动吸引36万人次参与,进一步巩固会员积分体系与忠诚度。
据了解,江南布衣的会员绝大多数沉淀在品牌私域范围内,这是江南布衣坚实的用户基础,也意味着公司同消费者拥有快速、高效的沟通渠道。这种深度连接使得江南布衣能够精准洞察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
在用户转化方面,江南布衣借助AI技术提升服务精准度。郑丹丹透露,AI可综合分析用户偏好,从海量商品中筛选搭配方案,未来不仅服务于“BOX+”线上业务,还将赋能线下门店,实现全渠道的“专属搭配师”体验。
可持续实践:从小处做起向深处行走
当环保成为行业标配,江南布衣努力避免让“可持续”流于营销话术,而是基于自身资源探索实用路径。
郑丹丹分享了一个零浪费再生羊毛大衣的案例:2023年,JNBY品牌在生产环节回收200公斤裁剪余料再生为200米面料,制成56件大衣,该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颁发的“2023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绿色低碳产品”奖。
再生羊毛面料生产过程相比原生羊毛节能70%–90%、减排80%–95%、节水95%–99%,显著减轻环境负担。2024年,项目规模扩大至回收近1吨面料、制成2241件环保单品;2025年,公司进一步探索再生牛仔面料,持续拓展材料创新边界。
此外,“布尽其用”项目走访全国多地,记录与织物相关的文化与工艺,并将其系统整理成册,为当代设计注入传统灵感。郑丹丹指出,江南布衣的可持续实践注重实效而非形式,“不一定要高举高打高投入,可以从小做起,但持续探索、持续创新。”
从艺术基因到商业逻辑,从会员经济到可持续实践,江南布衣凭借清晰的文化立场和运营方法论,在艺术、商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起独特平衡。江南布衣创始人李琳曾表示:“我们想要做一家了不起的公司,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许正是这种超越短期利润的长期主义,让江南布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织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文章来源: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