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国际航空论坛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副市长张小宏在会上表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了能级提升的关键时期,各方将全力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全面建成的目标稳步迈进。
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和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420.6万吨和1.25亿人次,全球排名分别跃升到第2位和第3位。今年前三季度航空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海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328万吨,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8%和8.1%,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中国东航在全球航网建设和智慧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在全球航线网络布局上,2024年以来东航新开23条中远程国际航线,通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21个、通航点36个。今年年底,上海—新西兰—阿根廷航线开通后,东航将成为中国境内通航六大洲、国际通航点最多的航空公司。
论坛期间,东航正式向全球旅客推出与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久事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东航“China Pass卡”,卡内创新整合多重专属权益体系,航空服务方面包含机票满减、机上Wi-Fi、“空港通”便捷服务及浦东过境旅客免费半日游等权益。未来计划扩展至全国景点、酒店、商圈,打造万亿级入境消费生态圈。这不仅是服务的创新,更是以科技手段整合资源,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的吸引力。
上海机场集团同样以科技为抓手,全力提升枢纽能级。论坛上,上海机场集团副总裁赵海波代表上海机场发布“沪来沪往,适易中转”品牌,聚焦“产品+服务+效率”综合转型升级,形成“三客三货”六大产品和“四适四易”八大服务,实现“国内+国际”“空空+空地”“浦东+虹桥”“客运+货运”全业务类型、全服务链条中转能级提升,持续提升旅客体验度、舒适度、满意度,全力打造世界级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面向未来,我们将以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以科技赋能,推动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为全球开放合作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张小宏表示,具体措施包括:加快推进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建设,强化浦东机场与上海东站衔接互联;持续推进民航部市合作协议落地落实,支持主基地航司打造世界级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支持国内外航司在上海增开和加密国际航线,持续拓展空铁联运服务范围和效率等。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大会上表示,从中国民航的实践来看,数链智能绿色将让民航发展更具协同性、穿透力和可持续性。中国民航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民航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智慧民航建设从“技术探索”迈向“价值创造”新阶段。韩钧还表示,要谋划和紧盯智慧民航建设、低空经济、可持续航空燃料三个民航领域新质生产力赛道,从生产力布局上加快推动行业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论坛上,上海机场与上海市科委、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可持续航空燃油关键技术与中试验证项目》成果。该项目通过“油脂无氢定向转化”技术,突破传统提炼工艺氢耗高、成本大的瓶颈,研发出高收率、低成本、低冰点、可全掺混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技术,为航空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撑。未来,上海机场还将着力推动新技术与机场业务深度融合,包括进一步推进智慧机场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