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改革者”厦门港务:向绿色+智能开放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

上海证券报 4小时前


厦门港,自古以来就是对外交往的窗口。宋朝时期,厦门港作为泉州大港的外围辅助港,设五通、东渡两处官渡。元朝时期,厦门设立嘉禾千户所,厦门港的军港地位初步建立。到清朝,厦门已成为“通九译之番邦”“远近贸易之都会”,与厦门往来的东西洋国家和地区达30多个。

古今熔铸、中外交融,孕育出厦门包容会通的气度,绘制成厦门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图谱。

多年前,厦门率先在全国出台税利分流措施,这项改革在当时被称为“放水养鱼”,厦门港成为被激活的第一批国有企业之一。

如今,海风海浪依旧,厦门港早已旧貌换新颜。2024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225万标箱,在中国沿海集装箱港口排第7位,在全球集装箱百强港中排第14位。全国首个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运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丝路海运”在福建先行,厦门先试,面向全国,驶向世界。厦门港的“朋友圈”和影响力持续扩大,对厦门市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

问题倒逼改革

8月28日,晨曦初露,港口边却灯火辉煌,巨轮列队……厦门港再度迎来3艘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列队”同靠作业。

相比之下,40年前的厦门港码头仅有两台桥吊,一个吊一年仅完成3.5万个标箱,香港同样的吊每年却能完成12万个。

厦门港吞吐能力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流程环节不配套,而政府没有更多的钱给企业完善设施。微利或微亏,不仅是厦门港的窘境,也是当时厦门绝大多数国企要面对的难题。

问题倒逼改革。

“厦门在全国率先出台税利分流措施,全市66家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实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上缴比例,核心目的是除缴税外,尽可能把红利留给企业发展生产,‘放水养鱼’。改革第一年,厦门港务局就赚了2000多万元,没几年就赚了7亿多元。”一位老厦门港务人士回忆说。

2004年,厦门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将港口资产与厦门大桥和海沧大桥的收费权进行置换,成功实现了港口业务部分上市。2005年,厦门国际港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际港务”)在H股上市,成为内地首家赴香港上市的港口企业,实现了“H控A”的公司结构。这一系列资本运作不仅解决了大桥收费等限制岛内外一体化发展的跨岛发展障碍,也优化了资产配置,促进厦门的海湾型城市建设。

厦门港是全国第一家政企分设的港口企业。“自1998年推向市场以来,公司不断优化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依靠竞争优势生存。员工的考核激励机制与业绩挂钩,通过激励促进员工积极性,提升企业效益,实现良性循环。市场化运作水平越来越高,也体现出改革开放对解放思想和企业发展的深远影响。”厦门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厦门港务”)董事长陈朝辉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以拖轮公司为例,通过拓展业务至多个地区,近年来实现利润从八九千万元到1.4亿元的显著增长,员工年薪则与业绩强相关,靠业绩说话。现在拖轮公司不仅在泉州、福州有业务,还开拓了海南、广西等市场,并在广东深汕合作区开展业务,为公司盈利作出贡献。”陈朝辉说。

港口发展增光,城市经济添彩。厦门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城市之一,却凭借其独特的外贸基因,以福建省1.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7的地区GDP、1/4的税收和近1/2的外贸进出口额,成为全国外贸进出口二十强城市之一,连续15年外贸依存度超100%。

截至今年9月底,“丝路海运”命名航线达148条,通达48个国家的150座港口,全国144条“丝路海运”命名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超过2.1万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过2480万标箱;2条散杂货特色航线开行497艘次,吞吐量约2959万吨,贸易额达275亿元。

“中国作为出口大国,进出口不平衡导致重箱多于空箱,需通过全球箱流平衡来解决。今年上半年,厦门港重箱的进出口仍保持增长,一定程度反映出外贸的良好态势,也得益于厦门这座城市的外贸基因。”陈朝辉说。

管理协同确保盈利持续

厦门港务是福建港口集团旗下唯一港口上市平台,主要从事散杂货码头装卸与堆存、港口配套服务与综合供应链业务。

日前,厦门港务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控股股东国际港务购买其持有的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集装箱码头集团”)70%股权,交易价格约61.78亿元,并计划同时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国际港务为厦门港务的控股股东,因此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亦属于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完成后,厦门港务的控股股东仍为国际港务,实际控制人仍为福建省国资委,上市公司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

集装箱码头集团由国际港务全资持股,注册资本25亿元,主营集装箱码头装卸与堆存业务。2024年全年和2025年一季度,集装箱码头集团的归母净利分别为5.67亿元和1.54亿元。本次资产注入将对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陈朝辉表示,本次重组的初衷是响应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等政策,将优质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结构,推动公司从单一的散杂货码头运营商转型为涵盖集装箱码头、散杂货码头及综合供应链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商,以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市值,从而给股东带来更好回报。

“重大资产重组是厦门港务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集装箱码头集团与上市公司的整合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业务和管理效率。管理协同需要一定的过渡期,重组后,公司将通过增强业务协同、实现管理协同等来确保盈利能力持续增长。”陈朝辉对未来的经营信心满满。

8月21日,该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福建省国资委原则同意批复。9月12日,厦门港务召开2025年度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本次重组相关议案顺利表决通过,进入监管审核及注册流程。

拥抱绿色+智能

今年7月,在厦门港海润码头,满载53台巨型“充电宝”的储能集装箱货轮鸣笛起航,驶向东欧。此次出口的储能集装箱由厦门本土企业海辰储能生产,货物包括51台40吨级和2台35吨级储能集装箱,创下厦门港40吨级储能集装箱单批次出口数量之最。

企业的获得感折射出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的“含金量”。数字化赋能,智能化改造,让厦门港“更聪明、更高效”。

陈朝辉告诉记者,2006年启动的厦门港集装箱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实现了单证无纸化与电子化,显著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采用区块链技术,项目实现小提单的电子化追踪,减少人工成本,推动了港口的绿色转型。“该项目不仅入选原交通部智慧港口示范项目,还促进厦门港的智能化升级,实现闸口无人化和网上营业厅的全面覆盖,是厦门港在智慧物流和绿色港口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他说。

如何在不停工、不停产的情况下,将传统码头改造成智能码头?厦门港海润码头的改造实践给出了答案。“区别于新建码头的AGV磁钉导航系统,在海润码头改造中,我们采用5G+北斗+激光导航技术,实现了港口边生产边改造。不停工不停产的改造方案具有示范意义。改造后的厦门港成为智慧港口的典范,项目获得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为传统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厦门方案’。”陈朝辉说。

此外,厦门港务立足港口理货行业需求痛点,首创集装箱智能理货系统,实现船边理货业务从传统的人工数箱点数到现代的智能理货系统的跨越。通过对码头装卸的集装箱实时图像抓拍、录像,自动获取箱号、残损、装船箱位等理货要素,创新理货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船东、代理、码头、货主的服务需求。

绿色港口方面,厦门港务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编制相关规划,持续加大纯电动牵引车、新能源动力拖轮、高杆灯LED改造、光伏发电布设、岸电建设与管理等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在港口场景的应用,从环境管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控制与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加快绿色港口建设步伐。

截至2025年6月底,厦门港务累计投资上亿元资金用于智慧、绿色港口建设,投资购置新能源拖车120台、新能源流动机械118台套、新能源拖轮1艘,布设太阳能光伏发电设施20.90MW,散杂货泊位岸电覆盖率100%,未来还将持续加大在数智化与低碳转型上的投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数智改革者”厦门港务:向绿色+智能开放构建港口新质生产力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继续释放关税缓和信号!特朗普在最新采访中暗示:大门仍敞开着
继续释放关税缓和信号!特朗普在最新采访中暗示:大门仍敞开着
中国基金报 78评论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风格切换已起 短期调整后或迎来修复行情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风格切换已起 短期调整后或迎来修复行情
券商中国 75评论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动人工智能等与物流深度融合
每日经济新闻 5评论
A股业绩利好!最高增超800%!
A股业绩利好!最高增超800%!
证券时报 6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沐曦概念股“全”梳理
高点判断
重要信号!深夜传来利好,明天A股要爆了?
牛市行情阶段性结束!
上周四大玄机 下周三大板块启动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