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承办的“明德战略对话(2025)”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英国、俄罗斯、意大利、波兰、德国等国的前政要、知名学者和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世界变局下的全球治理、技术革命与人类未来发展。
在“中外经济与全球发展:增长、开放与安全”战略对话环节中,波兰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格泽高滋·科勒德克指出,西方部分势力和媒体对中国存在刻意“妖魔化”倾向,严重误导国际舆论。事实证明,中国在全球发展中贡献巨大,通过投资与技术共享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实质性帮助。他呼吁各国超越地缘政治与意识形态分歧,携手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并高度肯定中国在其中发挥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已成功转型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意大利米兰机场管理集团董事丹尼尔·乔瓦尼认为,通过清晰的国家战略与高效的执行体系,中国在制造业和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强大韧性,而美国在竞争中“目光短浅、削弱他人”的做法并不可取,各国应依托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未变,但新威胁、新挑战层出不穷。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应坚持全球化而非单极化,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四大倡议为指引,共同应对风险与挑战。他认为,人工智能和绿色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其中AI发展依赖算力,而算力又取决于电力——中国年发电量已达10万亿千瓦时,为AI时代提供了坚实支撑。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外交事务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强调,中国在研发投入和新质生产力建设上已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但要继续扩大国际影响,还需在“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提升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巩固技术引领地位。
“面对单边主义抬头与多边贸易体系受损,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应加强沟通协调,维护WTO框架下的公平与稳定。”商务部原副部长易小准呼吁。
俄罗斯北方论坛执行主任瓦西里耶夫表示,中国在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等领域已成为全球引领者。北方论坛愿与中国东北等地区加强区域合作,以民间外交增进互信,携手推动多极世界建设。
德国媒体人克鲁斯曼指出,所谓“中国顶峰论”并不成立,中国正通过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开放合作,为全球伙伴创造新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表示,“明德战略对话”自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世界搭建理解中国、对话中国的桥梁。2025年的对话再次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推动世界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