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近期,山西省政府召开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科技竞争力的关键作用,为国有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转型进一步指明方向。
提升科技竞争力,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浪潮席卷全球。对于华阳集团这个拥有75年发展历史的老牌煤企而言,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压力与新兴产业竞争挑战,提升科技竞争力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集团更名后,作为山西转型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紧迫性愈发凸显。
近年来,华阳集团“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清晰勾勒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路线图——立足煤、做强煤,做强做大传统煤炭优势产业,用当下核心竞争力培育未来核心竞争力;延伸煤、超越煤,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体现了华阳集团对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和前瞻布局。
凭借敢啃硬骨头、敢闯无人区的创新魄力,华阳集团于去年提前3年完成山西省煤矿全面智能化的目标任务,在煤矿智能化建设领域走在全省前列。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华阳集团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构建起钠离子电池全产业链,研发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成功入选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集团跻身全国钠离子电池产业第一梯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创新华阳”,正逐步成为华阳集团实现科技突围的“闪亮名片”。
提升科技竞争力,关键在行动、核心看实效
建设科技强企、实现转型发展,等不来、买不来,只能靠干出来。提升科技竞争力体现在每一次技术升级、每一道工序优化、每一个瓶颈突破、每一类场景拓展中。
在煤矿智能化建设方面,华阳集团注重实效。二矿以构建智能化矿井“一张图”为基础,推进9大系统、36个子系统在线协同,实现井上遥控采煤、地面远程集中控制原煤运输,通过电脑显示屏即可直观查看井下实况,依托实时数据支撑安全生产决策;国家级智能化选煤厂一矿选煤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重要设备及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全生产流程设备远程操控与智能集控,部分岗位实现无人值守,运行效率高达99.74%。
在成果转化方面,华阳集团以钠离子电池为核心,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钠电防爆手电筒为矿工巡检提供安全照明;钠电太阳能路灯无需外接电网,白天储能、夜晚照明,适配小区、公园、城乡道路等多场景;被誉为煤矿“生命电源”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具备秒级响应、高可靠性等优势,不仅在煤矿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开元公司作为“智能充电宝”参与峰谷调节,一个季度节约电费15万元。
此外,被誉为“新材料之王”“黑色黄金”的“华阳造”高性能碳纤维,单丝直径仅为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密度是钢材的四分之一,拉伸强度却是普通钢材的数倍以上,还具备耐高低温、耐腐蚀、抗疲劳等优异性能,在今年能博会上吸引了数家企业表达合作意向。
提升科技竞争力,需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
科技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创新生态支撑。近年来,华阳集团聚焦产业前沿与“卡脖子”技术找准突破方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构建“产学研用”融合体系,与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深化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提升科技竞争力非一日之功,需保持耐心、凝聚合力、久久为功。正如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革指出:“华阳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还是幼苗,需要精心呵护、浇水施肥,需要各部门、各单位的全力支持,需要全体华阳人有长跑的耐心和长期奋斗的准备。”华阳集团将不断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评价与激励制度,营造更自主、安心的创新环境。
华阳集团还将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全员创新文化,鼓励职工从“五小”创新做起,立足岗位进行小改小革。例如,新景公司洗煤厂利用旧皮带制作防尘帘,减少粉尘对职工的身体伤害;开元公司发明简易管路缠绕装置,有效保护井下洒水管道。这些微创新将科技活力延伸至基层一线,凝聚成企业创新的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华阳集团将以重大项目为支点,以创新生态为杠杆,持续提升科技竞争力,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