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家“散装”法人熔成1家“全域统筹” 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草原金融变形记

中国证券报 14小时前

深秋的内蒙古,天高云阔,草原染金,一场深刻的金融变革在这片土地上持续释放动能。

2025年5月27日,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挂牌开业,标志着全国首例通过“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区内所有农合机构及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改革成功落地,历时22个月、涉及约8500亿元资产的金融体系重构,全面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级。

这家新生的省级农商银行已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截至8月末,该行资产总额849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42.3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20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1亿元,均居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法人银行首位。

跟随金融监管总局调研团队穿行在牧场、车间、养殖园区,中国证券报记者试图探寻这场改革带来的深层蜕变:从过去企业“跑多家信用社求贷款”,转变为如今“找一家农商行”就能解决;从单个机构难以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转变为如今为产业链提供亿元级资金支持;通过全区一盘棋的协同服务,打破各自为战的散乱格局——内蒙古农信系统破茧重生,为银企共生塑造新生态。

破局“小散弱”

“我们在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都有种植基地,以前每个基地都要对接当地信用社,仅办理贷款手续就要跑五六趟,审批周期还不一样。”内蒙古正时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马宏伟的感慨,道出了农信改革前内蒙古农牧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融资困境。

彼时,内蒙古121家旗县级农合机构和村镇银行各自为战,不仅资源调配低效,还面临合规文化缺失、授信分散、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个别机构因大股东操控引发风险,部分县域法人因属地干预难以自主决策,异地贷款、违规关联交易等积弊突出。

统一法人改革彻底改变了这一格局。

内蒙古农商银行构建“专业化总行+高效率中支+强服务支行”的哑铃型架构,总行聚焦战略统筹与风险把控,14个盟市中心支行作为“神经中枢”传导指令,103个旗县区支行深耕基层执行,2200多个网点实现乡镇社区全覆盖,甚至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这种地域辽阔的偏远地区,也能通过“中心支行+助农服务点”实现服务无死角。

“改革远非简单的物理合并,而是治理体系的脱胎换骨。”内蒙古农商银行董事长刘丰表示,变化的是体制机制,不变的是支农支小的根本定位,打破的是过去难以协同的发展壁垒,建立的是上下一盘棋服务地方经济的新生态。

在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这种“全域统筹”的优势已深度落地。整合原有6家旗县农合机构和5家村镇银行后,该支行资产规模近千亿元,在支持奶畜养殖客户时,过去个别县级行社受资本金规模限制,单户授信额度最高仅为500万元,改革后通过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并与地方农牧部门联动,批量对接养殖企业,累计投放贷款超亿元,助力完成青贮窖扩建与挤奶设备升级。

“以前支持重点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能集中资源办大事。”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行长曹巍说,风险防控也从孤立应对转向系统处置,引入监管部门推荐的风险评估模型,整合税务、市场监管数据,动态监测信贷资产,提前识别潜在风险点,各旗县区支行“敢贷、愿贷、能贷”,更有信心服务初创型、成长型本土小微企业。

对于跨区域经营的企业,农信改革带来的全域赋能更显珍贵。正时农业的12.6万亩牧草基地分布于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地,改革前各属地子公司需分别向当地信用社申请贷款,手续重复、资金调度分散。如今,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提供统一授信服务,一次性核定总授信额度,根据各子公司生产节奏分配用信,办理环节减少60%,效率提升80%。

“我们现在办理贷款手续不用在各地奔波,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牧草研发上。”马宏伟说。目前,正时农业在呼和浩特中心支行贷款余额2550万元。

提速“惠实体”

“1400万元贷款3天到账,贷款利率比市场整体水平低15%,这在内蒙古农商银行挂牌前想都不敢想。”蒙亮集团财务负责人王飞的感慨道出了实体企业在内蒙古农信改革前后的直观感受。目前内蒙古农商银行给蒙亮集团的授信额度是4300多万元,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升级、景区运营等全场景。

享受到内蒙古农信改革红利的不仅有蒙亮集团这样的老牌企业,还有新生文旅主体。2023年成立的内蒙古禾泰城创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在推进“内蒙古禾泰城提升改造项目”过程中,因需大量采购蒙古族器具、铜摆件、明清老家具、古旧木门木床等物资,资金链承压,项目一度停滞。

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玉泉区支行依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将禾泰城公司纳入推荐名单,贷款审批流程大幅简化,仅用3天就完成尽调、审批、放款全流程。禾泰城公司董事长孙永胜表示:“支行工作人员主动找上门,提供了1900万元贷款。这笔资金不仅确保项目在旅游旺季前顺利开业,还让我亲身感受到改革后银行‘一户一策’服务重点行业精准度与体验感的提升。”

审批效率的跃升源于内蒙古农商银行打破信息壁垒、重构服务流程的系统性变革。该行主动融入“政府+监管+银行+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的数据枢纽和信用赋能作用,打破信息壁垒,全面对接重点民营企业推荐名单,打通堵点卡点,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玉泉区支行对农牧户小额贷款大力推行移动办贷——客户经理携带平板电脑上门,现场完成客户身份识别、授信评估,贷款办理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

授信额度的突破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内蒙古华欧淀粉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高端薯类淀粉领军企业,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2012年公司便与内蒙古农信系统建立合作关系。2025年6月,依托统一法人后的机制优势,内蒙古农商银行和林格尔支行将公司授信额度升至6000万元,较合作初始规模实现6倍增长,还创新探索出“专利质押补充担保”路径,额外授信500万元专项支持薯类深加工技术研发。

“内蒙古农商银行挂牌前,我们可以贷款2000多万元,但我们一年收购资金将近1亿元,资金缺口较大。现在授信额度提升了,能放心收购马铃薯了。”华欧淀粉总经理高瑞指着传送带上的原料说,当前贷款执行利率仅3%。

作为一家深耕农业设施建设与租赁行业的公司,内蒙古正缘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农信改革的受益者,公司已与内蒙古农信系统合作13载,和林格尔支行深度贴合农牧业“养殖出栏、种植采收”的周期性特点,累计为公司办理贷款业务30笔,总金额2.9亿元。

目前,和林格尔支行已快速完成对正缘农牧业的尽调与审批,授信金额4200万元。“今年6月,考虑到行业回款周期长的特性,银行参照乡村振兴专项利率政策,将我们的贷款利率从6.8%降至4.1%,每年为企业节省利息支出130万元。”正缘农牧业总经理范明月说。

深耕“共生链”

在内蒙古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通过全自动生产线完成加工,随后装车发往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斯诺新材料曾因“轻资产、缺抵押”面临融资难题。内蒙古农商银行呼和浩特新城区支行突破传统贷款评估逻辑,将公司的专利数量、研发投入、头部客户合作情况纳入授信体系,为其办理“科技贷”3000万元,专项用于石墨原材料采购,7个工作日即完成审批放款。伴随生产规模扩大与订单量增长,该支行依托绿色审批通道,为公司追加了2000万元授信额度。

“不仅拿到了资金,银行还帮我们对接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斯诺新材料常务副总经理万卫庆说,公司力争今年实现年产值突破8亿元。

内蒙古农商银行正从单一信贷提供者转变为全生命周期陪伴者。针对科技企业“初创期缺资金、成长期扩产能、成熟期谋转型”的特点,该行构建了分层服务体系:对初创期企业,联合政府性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探索“贷款+股权投资”等业务模式;对成长期企业,拓宽“知识产权质押、订单质押”等担保方式;对成熟期企业,提供“并购贷款+资金归集”综合服务。在“呼包鄂赤”等重点地区设立了10家科技金融示范机构。截至8月末,该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124亿元。

银企共生的生态关系还体现在应急时刻的同舟共济。2025年7月,特大暴雨导致正时农业1.8万亩牧草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3890万元。内蒙古农商银行第一时间派人赴公司勘察,仅用3天就将公司贷款执行利率从5.45%降至3.58%。“银行不仅没抽贷,还主动降息,帮我们挺过了灾年。”马宏伟说,企业受损牧草基地已全部恢复种植,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种籽研发投入、拓展生态修复业务。

金融活水畅流,北疆沃土生金。从华欧淀粉的6倍授信增长到斯诺新材料的“科技贷”精准对接,从蒙亮集团的文旅项目升级到禾泰城公司的非遗传承,从正缘农牧业的牧场扩建到正时农业的灾后重生……内蒙古农商银行用一个个案例诠释着“改制不改向,改名不改姓”的初心。截至目前,该行走访农牧户123万户、商户87.4万户,累计投放“金丰”“金翼”“金汇”“金彩”系列产品91.5亿元;建立信用乡镇294个、信用村4974个、信用户165万户,农牧区金融生态持续优化。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守‘农’字本色,把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刘丰说,内蒙古农商银行规划未来三年新增农牧户及家庭农牧场15万户、新增贷款超430亿元。

草原青黄更迭,生生不息。内蒙古农信改革的故事,恰似这片土地上蓬勃生长的苜蓿——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荣中,北疆大地正铺展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图景。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作者:● 本报记者 吴杨
原标题:内蒙古农商银行的草原金融变形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中美是否会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商务部回应
中美是否会举行新一轮经贸会谈?商务部回应
财联社 324评论
美方有意延长对华关税暂停期换取中方推迟实行稀土出口管制 外交部回应
美方有意延长对华关税暂停期换取中方推迟实行稀土出口管制 外交部回应
澎湃新闻 1075评论
工信部: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在城域内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
工信部: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在城域内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
界面新闻 566评论
权威人士:多晶硅收储平台已成立传闻不实
权威人士:多晶硅收储平台已成立传闻不实
人民财讯 111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深夜10个利好,龙头利润增长118%,这10个暴增,4个暴雷
年营收147亿中资企业遭冻结,荷兰突然下狠手
常山北明尾盘封板,周四大盘收小阳,周五市场行情分析!
涨大盘 跌个股 明天或有惊喜
深夜紧急预警!579亿融资盘疯狂出逃,A股要变天?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