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10月15日电 (记者王子谦)海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蔡强在15日此间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表示,海南自贸港税制体系已初步建立,封关后企业获利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就是税收政策。

10月1日,海南海口,顾客在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选购化妆品。国庆假期首日,海南离岛免税市场迎来购物热潮。 中新网记者骆云飞摄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按照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强法治、分阶段的原则,逐步建立与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税收制度。蔡强说,现阶段,以“‘零关税’畅通贸易、‘低税率’撬动增长”为特点的海南自贸港税制体系已初步建立。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今年12月18日将正式启动。在蔡强看来,从财税工作的角度来说,封关后企业获利最直接、受益最明显的就是税收政策。
一方面,“零关税”水平大幅提升。“零关税”商品范围由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商品税目的比例由21%提升到74%,享惠主体范围也明显扩大,基本覆盖了岛内有实际进口需求的相关主体,这是主动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接轨的关键一步。
另一方面,“低税率”政策延续实施。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15%予以免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新购置资产一次性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政策,均延续实施至2027年底。
此外,销售税等“简税制”改革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将适时测试实施。蔡强指出,这些政策相互衔接、协同发力,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精准赋能海南特色重点产业,加速构建具有海南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具体来看,“零关税”政策方面,对进口设备的企业来说,目前设备的进口关税税率大多在5%-10%之间,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大多为13%,而企业“零关税”进口相关设备,在进口环节大约可以节省约20%的成本。
蔡强表示,对进口原材料开展加工内销业务的企业来说,可在享受“零关税”政策基础上,叠加享受加工增值货物内销免关税政策。
“低税率”政策方面,企业所得税15%优惠政策覆盖了生物医药、海上风电、专用汽车制造、绿色建材生产等超过1100个产业条目;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税政策涵盖了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3大产业。个人所得税15%优惠,未作行业限制,所有行业的高端紧缺人才均可享受。
“自贸港的税收政策并非单一环节的优惠,而是贯穿企业设立、研发、运营、扩张各阶段,多层次、全覆盖的税收政策体系。”蔡强说。
以一家注册在海南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为例,蔡强进一步解释道,在建设阶段,进口生产、研发所需的设备,可以节省5%-10%的关税和13%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在生产环节,进口天然乳胶加工为医用导尿管,若加工增值率达到30%以上,销往内地时可免征关税,企业每年可节约关税成本约160万元;在利润分配环节,生物医药产业属于鼓励类产业,可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政策;在人才激励方面,企业聘用的高端紧缺人才年薪100万元的,享受个人所得税15%政策,可少缴个税约10万元。
蔡强认为,这一系列税收政策的实施,形成了“政策引导—投资集聚—产业升级—人才流入”的良性循环。(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