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道基金张建胜: 创新药投资“一眼见胖瘦”

证券时报 3小时前

2025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领跑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博道基金基金经理张建胜作为A+H两地布局的成长型基金经理,早在2024年一季度就提前布局、坚定加仓港股,他的投资逻辑主要围绕估值性价比和结构变化展开。

张建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截至目前,港股的整体估值并不算贵,后续或仍将受益于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和美联储降息。得益于前瞻性的布局,他成功捕捉了本轮创新药板块的上涨行情。张建胜坦言,从价值低估到估值修复阶段的投资相对容易把握,他将此形象地比喻为“一眼见胖瘦”;但要获取企业持续成长带来的红利,则需跨越更高的研究壁垒。

左侧买左侧卖

作为拥有绝对收益思维的成长风格基金经理,张建胜的投资方法论可概括为三大核心特点:第一,风格偏成长,组合持仓一直是成长风格的3个方向,包括高端制造、TMT和泛消费;第二,均衡投资,不押赛道,单一行业(申万一级)持仓不超过25%;第三,自下而上,适度逆向,看重估值。

张建胜坦言自己不太擅长周期风格,偏稳定类的比如过去三四年表现比较好的红利,持仓也没有超过10%。他表示,与其他的成长风格选手对比,个人的风险偏好要稍微低一点,总体风险偏好介于主流成长选手和价值选手之间,属于成长风格中相对重视估值的一类。

“由于我是偏成长风格,又重视估值,在投资中自然会适度逆向。比如看博道盛彦混合A前十大持仓个股的操作轨迹,基本上就是左侧买左侧卖。”他说。

谈及选股框架张建胜总结基本上看三个维度:竞争壁垒、景气度、估值。

具体而言,竞争壁垒(对于除TMT以外的行业)权重相对靠前,他认为公司的竞争壁垒主要看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对于前者,好的商业模式往往包含两点:第一,产品或服务有差异化。第二,具备规模效应乃至网络效应。

在景气度方面,针对A股的TMT公司,景气度的权重则相对会高一点。

对估值的考量,主要是用5年期的隐含回报来评估公司的性价比,他强调不为短期高景气付出过高估值溢价,注重企业真实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同时用来做组合的横向对比,去做持仓调整,但交易频率不高,换手在成长选手里处于偏低的水平。事实上,如果去看他历史组合前十大持仓个股,每个季度的重仓股可能就变动1至2个,持续性更稳定。

对于A股后市,他认为当前A股科技是主线的趋势不会改变,重点关注细分赛道里面的3D堆叠、半导体制造和云计算产业链。虽然择时并非其优势所在,但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张建胜也会适度提升组合弹性,把握结构性机会。

挖掘具有阿尔法特征公司

A+H双线布局是张建胜的特点之一,早在2024年一季度其坚定加仓港股。张建胜相信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对港股投资而言,中微观比宏观更有现实意义。他回顾当时笃定加仓港股的原因是部分行业龙头公司质地优异,但估值很低,体现出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即“买便宜”。

他也提出港股审美或将呈A股化,两个市场在逐渐融合,呈现双向奔赴的趋势。以两个市场资产负债表跟利润表为例,在港股的估值体系里很重视资产负债表,A股则更看重利润表,融合评估会成为趋势,此外还有胜率和赔率的双向奔赴,港股很注重胜率,A股对赔率的要求比港股高,未来也会逐渐融合。主要原因是港股的投资者结构发生改变,除了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以外,南下资金在港股的持股比例持续提升。

对于港股后市,张建胜认为港股市场仍有可为。第一,整体经济和企业的盈利水平有企稳回升的迹象,整体估值在历史估值水平中枢的下沿;第二,美元降息周期会带来资金外溢,海外增量资金配置港股可期。

具体到投资,他更强调去挖掘具有明确阿尔法特征的公司,而非纯粹追逐贝塔行情。在港股已积累一定涨幅的前提下,更注重港股中小市值公司的研究和布局,挖掘潜在的超额收益机会。A+H股的选择方面,如果没有明显溢价倾向配置A股,差距非常明显的持仓会考虑H股。

创新药长周期反转

投资侧重商业化

尽管张建胜并非医药科班出身,但是由于前瞻性布局还是尝到了这一轮创新药上涨带来的“甜头”。他坦言,赚从价值低估到估值修复的钱相对容易,他比喻这个阶段的创新药投资为“一眼见胖瘦”,而要吃到持续成长的红利,研究壁垒还是较高。

谈及投资创新药的逻辑,他表示最初关注创新药是出于估值因素,随着行业龙头企业开始实现盈亏平衡,行业整体的自我造血能力显著增强。整个创新药从去年开始进入一个持续的长周期反转阶段,未来仍有较大增长潜力。

经过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行业的估值也得到了较大的修复,行业整体从低估修复到估值中枢以后,下阶段投资难度也会提升,特别是对非科班出身的投资者来说,专业知识的要求会大幅提升。从组合配置角度,在二季度末阶段,张建胜的创新药操作策略将配置集中到龙头公司,“龙头公司目前的估值还大致处在看得懂的合理区间内,整个预期与业绩确定程度相对会高一些”。

他表示,目前整个创新药的机会围绕管线BD(药物研发管线商务拓展)、BD后临床推进以及商业化三个环节。当下市场对管线BD的预期非常足,但是商业化这个方向市场没有这么一致。相较于前者,后者的弹性相对小,但是确定性更高,其配置也会更侧重一些。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作者:李明珠
原标题:博道基金张建胜: 创新药投资“一眼见胖瘦”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加大增量”转向“用好存量” 货币政策重心转移但基调不改
“加大增量”转向“用好存量” 货币政策重心转移但基调不改
北京商报 3评论
十大券商策略:持股过节 性价比较高!10月新一轮上行正在蓄势
十大券商策略:持股过节 性价比较高!10月新一轮上行正在蓄势
券商中国 7评论
利好来袭!固态电池新突破 A股这些公司已布局
利好来袭!固态电池新突破 A股这些公司已布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68评论
突发!韩国无法按贸易协议以现金支付3500亿美元 美韩谈判陷入僵局
突发!韩国无法按贸易协议以现金支付3500亿美元 美韩谈判陷入僵局
中国基金报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全球第一的龙头,5年暴跌50%,股价回到1800点,股息率高达12%
万达王健林:欠债不跑路,以铁血担当书写“50后”的精神底色
太自律了!雷军提前3个月完成全年100次健身打卡
黄金要涨到5000?基民该如何借基金布局?一文看懂
如何看待医药的本次利空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