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与“精品店”并驾齐驱公募基金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证券时报 5小时前

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行业迎来了一场系统性变革——从监管信号到市场实践、从体系建设到功能定位,公募基金正在攀上新的发展坐标。

那么,基金公司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流投资机构?

答案显然不限于规模扩张,而是体系能力、差异化定位与长期价值创造的全面提升。唯有真正回归以投资者为中心,才能在市场洗牌中保持长期竞争力,这也成为了业界逐渐明晰的共识。

放眼未来,行业格局将被重塑——头部机构依靠全链条能力锻造“航母”,持续领跑;特色机构则通过差异化和专业化打造“精品店”,一步步夯实竞争优势,向一流投资机构的标准不断迈进。

锻造体系能力助力生产方式变革

近年来,公募基金走到了转型的关键期。如何在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中重塑自身,真正迈向一流投资机构,已成为摆在全行业面前的必答题。

今年5月下发的《方案》为此给出了明确路径——行业需要加快构建“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强化核心投研能力的建设。这一要求,不仅回应了行业的现实,也为其未来的转型方向提供了清晰指引。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流的投资机构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特质。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认为,投资团队应该拥有穿透周期的长期投资回报能力,一流投资机构的收益绝非全赖“短期爆款”,而是能在牛熊周期中持续创造稳定回报。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核心需求是“财富保值增值”,若基金公司仅依赖于短期行情来冲刺业绩,终将失去客户的信任。因此,长期稳定回报是机构穿越行业周期的生命线。

李一鸣还表示,随着居民财富向跨境配置延伸,一流投资机构需具备覆盖股、债、商品、另类资产等全品类布局的能力,以及对接全球市场的产品矩阵。

除了能力,服务同样是核心竞争力之一。李一鸣认为,一流投资机构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周期服务文化,全周期服务能减少客户非理性操作,真正实现“产品收益转化为客户实际收益”。

在上海一家头部基金公司的市场部负责人看来,除上述几点外,一流投资机构还应展现其他特质,比如以投资者利益为先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石,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提升资本市场功能,并以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不断保持竞争力。

在理念与价值之外,如何在生产方式上完成进化,同样是公募基金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对此,中欧基金认为,若要在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规模化发展,就必须突破传统模式,走向资管工业化的道路。

当前,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8000家,公募基金规模则迈向了35万亿元,中国资管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传统的明星基金经理“单兵作战”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的复杂度与规模体量。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增加,基金公司若收益来源单一会很容易导致业绩不稳定,因此通过团队化、协作化的投研模式来构建多元收益来源就成为了必然选择。

中欧基金分析称,无论是银行理财、保险资金还是个人投资者,每一类客户的风险偏好、收益目标和持有周期都不尽相同,资管机构必须从“生产我们能生产的”转向“生产客户真正需要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要真正成为一家用长期业绩说话、长期服务大众的基金公司,就必须从“靠个?”走向“靠体系”,完成一次深刻的生产方式变革。

回归功能定位走差异化道路

如果说迈向一流投资机构的关键在于体系建设与长期竞争力,那么下一步的核心则是专注主业、坚守功能定位。正如《方案》所强调的那样,行业必须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创造,引导机构基于自身禀赋与定位,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从行业生态看,《方案》重点强调的资产管理与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双提升正在重塑竞争格局。李一鸣认为,头部机构应凭借全链条能力领跑,特色机构则需通过“细分资管能力+精准服务”突围,最终推动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创造”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事实上,业界共识也正逐渐清晰。高质量发展不在于盲目扩张,而在于明确定位——要么凭借全链条能力建设成为“综合型航母”,要么在细分领域深耕成就“精品店”。最终,不同模式又殊途同归,就是以客户为中心,把产品收益真正转化为客户可获取的实际回报。

在这一框架下,各家基金公司也结合自身禀赋,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易方达基金认为,建设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机构,关键在于专注主业,坚守综合性资管公司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该公司一方面持续提升核心投研能力,优化组织体系和管理模式,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体系建设,提升价值发现与前瞻布局能力;另一方面,着力强化合规风控的主动性与前瞻性,推动“全员、全流程”的风控文化落地。

中欧基金则深刻地变革着生产方式。该公司通过“专业化、工业化、数智化”的投研体系升级,力求让高质量基金产品从依赖个体的“偶然”,进化为体系输出的“必然”。董事长窦玉明直言:“我们不打算参与所有业务的竞争,只做最擅长的。基金行业的终局,是长期专业主义者的胜利。”

国泰基金强调,将立足主责主业、发挥专业优势,加强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抓住市场和投资者需求,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加大对实体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和水平,履行好公募基金的职责使命。

招商基金表示,将以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为使命,坚定以持有人获得感为引领、打造最佳客户体验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愿景,强化多元资产配置的核心逻辑,将投资者利益作为公司自身效益与管理规模之间的关键变量,坚定信心、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在鹏华基金看来,优秀的投资家和投资机构是这个时代的呼唤。作为一家全能型资管机构,鹏华基金将继续立足中国市场,融合欧洲头部资管机构的独特优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收国际经验,并以专业务实的作风服务实体经济。

中银基金同样强调长期主义。该公司着力提升投研核心竞争力,构建“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并积极践行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同时,公司还积极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持稳健经营理念,持续提升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建设,促进各项业务合规稳健发展。

深化结构转型重塑行业格局

“定位”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型”则是构筑核心优势的关键一步。

当前,费率改革正在改变行业逻辑。盈米基金表示,上世纪80年代海外市场的经验表明,管理费下降推动了财富管理与投顾业务大发展。对中国而言,这或许也意味着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到来。降费不仅降低了投资者成本,也将倒逼更多机构向买方转型,推动业务模式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背景,可以预见,公募基金行业将更注重长期主义、客户实际收益与服务价值,最终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生态体系。

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表示,就股票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来看,《方案》从多方面发力,在稳定市场、吸引资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落脚,有望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中欧基金认为,一方面,《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将持续落地,推动公募基金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格局将加速重构,具备系统化能力的头部机构有望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只有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才能在变革中把握先机。

展望未来,中欧基金提出三大转型重点:一是持续完善工业化体系,培育可持续的良品生产能力;二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权益类产品占比,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探索含权中低波、资产配置等新型产品,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三是强化投资者陪伴,重视投资体验与获得感。

中银基金同样强调,行业的竞争将从“产品力”扩展到“服务力”。为此,该公司提出了三个应对策略:一是优化经营理念与投资行为;二是推动“长钱长投”生态的进一步成熟;三是通过专业服务与长期陪伴创造新价值,真正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李一鸣则从行业趋势与风险两方面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头部机构依托品牌、矩阵和规模效应占据优势,中小机构则通过“差异化定位+细分突破”寻求空间。因此,行业格局将呈现被动投资与主动管理“双轮并行”——宽基ETF与主题ETF成为重点,主动权益基金向精品化转型,长期业绩稳定性更受重视。同时,费率改革持续推进,将迫使机构从“规模导向”转向“能力导向”。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鼓励的创新领域将成为基金公司进行产品布局的重点,比如养老目标基金等。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纳入养老金产品目录的指数基金将获得政策红利。此外,基金公司将从“卖产品”向“做服务”转变,投资者陪伴服务的质量将成为基金公司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李一鸣还提醒,目前行业仍需关注四大风险,即投研同质化、ETF赛道“内卷”、优秀投研人才流失,以及机构在自身能力圈之外的盲目扩张。他建议,基金公司应通过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和优化职业发展路径,提升团队的长期稳定性,从而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作者:王小芊 吴琦
原标题:“航母”与“精品店”并驾齐驱公募基金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中美在西班牙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中美在西班牙就有关经贸问题举行会谈
中国基金报
商务部出手!事关模拟芯片反倾销立案调查、集成电路反歧视立案调查
商务部出手!事关模拟芯片反倾销立案调查、集成电路反歧视立案调查
证券时报 109评论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上涨趋势大概率延续 聚焦高景气赛道
十大券商策略:市场上涨趋势大概率延续 聚焦高景气赛道
券商中国 28评论
证监会连开亿元罚单 多家公司涉财务造假被追责
证监会连开亿元罚单 多家公司涉财务造假被追责
第一财经 2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股价低至2元,唯一性的龙头,高盛新进2256万股,阿布达比重仓
这轮牛市,35个超级龙头跌回2800点,股息率7.7%,去年分红70亿
段永平的观点:绝对的集中,下重注于看懂的公司
一条消息引爆周末市场
周末消息引爆四大热点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