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知名药企高管携手赴港IPO 劲方医药国产首款新药获批,却存在市场与专利困局

每日经济新闻 07-22 22:57

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方医药)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冲刺,计划通过18A规则于主板上市,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这是继今年1月首次递表后的重新提交,前次招股书已失效。

创始人吕强与兰炯,一位是北大毕业、留美深造,曾在诺华和基石药业担任高管的人士;另一位是兰州大学博士、有恒瑞和扬子江工作背景的研发干将。他们于2017年携手创立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自体免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物开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劲方医药核心产品GFH925(达伯特®)是国内首个获批的KRAS G12C抑制剂,已于去年8月上市。但该产品面临激烈的红海竞争,先发优势并不明显,今年前4个月的商品销售收入仅为12.7万元,且面临多重专利挑战。

此外,劲方医药早在2021年便与信达生物就GFH925达成一项重量级合作,金额超10亿元,但该项合作已于2024年1月终止,公司还需要向信达生物分期支付20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终止费用。

和大多数创新药企一样,劲方医药的创始人也有“学霸”光环。

董事长吕强于1987年获得北京大学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美国布兰迪斯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在塔夫茨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理学与神经科学。毕业后,他在生物制药行业多家明星企业担任要职,早年在诺华担任离子通道及细胞毒理学主管,还在惠氏制药工作过;自2013年起,吕强又先后在药明康德、扬子江药业、誉衡药业担任首席科学官或副总裁,并于2015年至2017年出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

首席执行官兰炯于1994年获得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同校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从事有机合成化学研究,同样拥有20多年行业经验。

2017年,吕强辞去基石药业高级副总裁一职,决定创业。当时,港交所已开放18A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上市,资本热潮涌入赛道。吕强邀请前扬子江同事兰炯共同设立劲方医药,两人分工明确:吕强担任执行董事兼董事长,负责整体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兰炯出任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全面负责业务运营,尤其聚焦小分子药物研发。

招股书(申报稿)显示,自2017年成立以来,劲方医药累计完成7轮融资,融资总额达14.21亿元。早期A轮和B轮分别募得1.2亿元和近4亿元,而2022年的C轮融资总金额近5亿元,由华盖资本领投,苏信创投、谢诺投资、农银国际等跟投,远超此前规模。

记者注意到,2022年12月,C轮融资对应的每股单价为124.03元,而2024年3月的C+轮融资中,所对应的每股单价为116.68元,较C轮融资有所打折。

而据披露,在C+轮融资前2个月,其单一最大股东集团与投资者完成了最后一轮股权转让,健发香港将劲方医药62.75万元注册资本以5725万元对价转让给投资者,折算每一元注册资本的转让价格为91.24元。健发香港为吕强和兰炯的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分别为53.69%和46.31%,这也意味着二人在上市前成功套现5725万元(不计税费)。

此外,劲方医药的C轮融资隐含较严苛的条件,投资方与公司签署了对赌条款。若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申请被拒绝、撤回,或者未能在递交申请后两年内成功上市,投资者将有权要求回购股份,甚至可能触发强制清盘。

对劲方医药而言,2021年称得上一个关键年份。

这年,公司与信达生物达成一项重量级合作:信达生物获得GFH925在中国的开发及商业化权益,并拥有该产品在中国境外地区的独家选择权。作为回报,信达生物一次性支付给劲方医药2200万美元(约合1.6亿元人民币)的前期费用,并约定未来若达到特定里程碑,劲方医药还有机会获得总计1.32亿美元(约合9.6亿元人民币)的额外款项。

GFH925为小分子KRAS G12C抑制剂。2024年8月,GFH925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携带KRAS G12C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或后线治疗,成为中国首款、全球第三款获批的选择性KRAS G12C抑制剂。

不过,与其他重磅新药相比,GFH925的先发优势并不明显。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除GFH925外,全球已有四种KRAS G12C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为Mirati的Adagrasib、安进的Sotorasib、加科思及艾力斯合作的Glecirasib、正大天晴与益方生物合作研发的Garsorasib。此外,国内外尚有超过20个同靶点候选药物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参与者不乏默沙东礼来、罗氏、诺华等跨国巨头,适应证也基本瞄向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的后线治疗。

此外,GFH925还背负着沉重的“专利包袱”。劲方医药虽然独立研发了相关化合物并拥有中美授权专利,但检索发现,第三方已授权的某些通式化合物专利可能覆盖了GFH925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存在侵权风险。为了扫清这一商业化障碍,劲方医药不得不支付高昂的“通行费”。

2023年11月,劲方医药支付450万元获得一项中国专利的非排他性授权,并拥有优先购买权;2024年2月,公司支付3000万元里程碑付款,外加与监管和商业化里程碑挂钩的中双位数百分比特许权使用费,获得另一集团四项专利在中国的非排他性授权。

这只是中国市场的“代价”。GFH925的五个核心专利族中仅有一个在中国、美国和欧盟获得了授权,其余四个仍处于申请阶段。如果这些待审专利在美国或欧盟获批并覆盖GFH925,劲方医药在欧美市场商业化时仍需获得第三方许可并支付费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GFH925获批上市后的实际销售表现目前也难言乐观。招股书(申报稿)显示,2024年公司向合作方信达生物供应GFH925,实现销售商品收入共计1466.8万元;2025年前四个月,其销售商品收入则骤降至12.7万元,主要源于冗余耗材的转售,且同期销售商品的成本高达809.8万元,2024年该成本为767万元。劲方医药表示,希望GFH925作为“国产首款、全球第三款”的地位能助力其进入2026年国家医保目录,以此推动销售增长。

劲方医药与信达生物的合作关系也有重要变化。2024年1月,双方签订补充协议,终止了关于GFH925在中国境外选择权的原有条款。为此,劲方医药需要向信达生物分期支付2000万美元的不可退还终止费用。公司解释这是“基于商业考虑”和“符合国际扩张策略”,并强调产品吸引力上升有利于吸引融资和伙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前知名药企高管携手赴港IPO 劲方医药国产首款新药获批,却存在市场与专利困局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券商中国 16评论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86评论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89评论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中国基金报 585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科技利好堆积 历史罕见 晚间四大消息
A股正处于牛市的起点上!
低位补涨将全面开启!
由于三浪行情太容易判断,所以最近停更一段。2025.7.24
第一创业的走势简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