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 未发现人传人

第一财经 07-21 23:18

7月21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截至7月20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确诊病例215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花蚊子”)叮咬传播,以发热、皮疹及剧烈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详细解释了基孔肯雅热疫情在本地是如何暴发的。

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发布消息称,在一周之内确诊了478例基孔肯雅热。而这些确诊患者都指向同一个源头——一位从斯里兰卡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跟随这名务工者入境,又在本地伊蚊的传播下悄悄扩散,最终酿成一场本地暴发。

卢洪洲介绍称,基孔肯雅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为正链RNA病毒。1952年,基孔肯雅这种疾病首次在坦桑尼亚发现,1953年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

基孔肯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我国曾于80年代报道在云南人群中发现存在基孔肯雅病毒感染。

基孔肯雅的流行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在城市型疫源地中,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传播,其流行以不定期出现的暴发为主;在丛林型疫源地中,受感染的灵长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以灵长类-蚊-灵长类的方式传播,其病毒流行可长期存在。

另据介绍,基孔肯雅病毒不会在人际传播,人通过被带毒的伊蚊叮咬而感染,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伊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8至12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蚊虫在吸血时,如更换宿主,可立即机械传播该病毒。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此外,该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作者:钱童心
原标题:累计确诊病例超2000例!专家详解佛山基孔肯雅热如何暴发,未发现人传人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滞涨+机构调研概念股出炉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滞涨+机构调研概念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62评论
全球市场:纳指、标普再创新高 英特尔跌超8%
全球市场:纳指、标普再创新高 英特尔跌超8%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270评论
中国证监会: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中国证监会:全力巩固市场回稳向好态势
证券时报 49评论
股价暴涨超1700%!稳定币概念火了 “10倍大牛股”诞生
股价暴涨超1700%!稳定币概念火了 “10倍大牛股”诞生
证券时报 4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科技启动 基建补跌 下一个热点
笑看风云
四大主线解读,大级别切换开启!
牛市真的来了,感觉到了吗?
热点切换进行中少说多做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