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赛道上的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后,商业化路径更被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07-21 21:38

脑机接口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全球市场10年内仍有约100亿美元增量空间。

今年以来,脑机接口领域取得多项突破。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公布研究成果,受试者通过脑机接口可以控制电脑、机械臂等;佳量医疗自主研发的闭环脊髓神经接口系统成功完成国内首例临床植入,其中用到了多个脑机接口的关键技术;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成功实现“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

资本市场上也展现出繁荣景象。Neuralink宣布再融资6.5亿美元,估值达到90亿美元;阶梯医疗也宣布完成国内介入式脑机接口最大规模一轮高达3.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这样一个热闹的技术,离大规模落地和商业化还有多远?

当前,医疗场景仍是脑机接口不可绕行的“第一站”。脑机接口的“医疗属性”是天然标签——无论是用于瘫痪患者运动功能重建,还是帮助失明者恢复视觉,医疗器械的监管框架既为技术划定了安全红线,也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这条路径并不轻松,一款三类植入式器械从研发到上市需耗时8至10年,堪称“十年磨一剑”。这种长周期、高投入的特性,使得行业早期注定是一场耐力的比拼。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称,脑机接口正在从实验室转向可扩展的实用解决方案,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五年内在医疗领域实现商业化,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而不同路线的脑机接口技术正在走向或已经进入临床。

“医疗领域是脑机接口明确应用并具有商业价值的领域,企业必须拥有清晰的商业逻辑。当前众多脑机接口公司都将向医疗领域转型作为发展方向。”佳量医疗创始人兼CEO曹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对于脑机接口创业公司来说,商业化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投资机构也更关注公司的变现能力,尤其是“首证”获批的可能性。曹鹏认为,真正的商业价值必须回归产品本质,即能否解决付费用户的真实需求,“有时候高技术并不代表真需求和好产品。”而医疗场景的刚需属性仍是现阶段最可靠的商业支点。

但脑机接口的想象力并不止于医疗,在关于它的未来设想中,用意念控物终会落进普通人的生活日常。曹鹏向记者表示,家用机器人协同、脑控智能家居等消费级应用可能率先破冰,成为医疗场景外的第二落点。“我认为未来5到10年,我们家里就会看到。”

以下是采访实录:

起步于医疗

21世纪:为什么多数脑机接口企业从医疗场景入手?

曹鹏:首先,“脑机接口”中有个“脑”字,表明它属于医疗器械范畴。这类医疗器械与人体接触,并在人体中发挥功能,无论是作为辅助设备还是直接产生作用的器械,都属于医疗器械的定义。一旦产品进入医疗器械领域,就必须接受监管。这相当于将科技领域中的脑机接口技术转移到了医疗领域,尽管这两个领域并不冲突,但医疗行业有自己的监管体系和逻辑属性,这是早期跨不过去的路径。

21世纪:脑机接口产品从研发到正式商业化,会经历怎样的周期?

曹鹏:脑机接口是非常严肃的、高门槛的行业,各国监管机构都把它当作极其严肃的领域,尤其会对患者可能获得的效益与潜在风险进行反复、严格的评估。对于可长期植入的三类有源医疗器械,从立项研发到取得注册证通常需8-10年周期,业内常说“十年磨一剑”。等拿到了证就可以进行商业化,这条路径是比较明确的。

未来落地具身智能

21世纪:脑机接口会实现增强人类吗?

曹鹏:若是一名健康的人类植入了脑机接口,这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医疗范畴,而是一种增强,脑机接口技术它会赋予人类一些原本不具备的能力。我认为未来这有可能实现,比如让失明患者看到原本看不见的事物,比如几公里外的景物,但目前我们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我们正试图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帮助有障碍的人更好地恢复到正常生活。这可能是目前最可行的途径,因为相关的伦理问题目前是可以被接受的。

若在健康的人类中植入一系列脑机接口产品以增强其能力,首先技术上还达不到这一水平,目前的技术在算力、算法和芯片强度等方面尚未成熟到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程度。其次伦理上也难以通过。

21世纪:除了医疗场景,还有哪些场景会落地?

曹鹏:具身智能与家用机器人的合作是另一个极具潜力的应用方向,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未来场景里,家中许多任务和照顾工作可以由机器人完成。与机器的沟通需要媒介,过去我们主要通过语言或智能家居设备,如喊一声或使用遥控器进行控制。而脑机接口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更智能的方式来控制设备,它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意图,从而提高效率。我认为未来5到10年,我们家里就会看到。

是否存在路径之争?

21世纪:未来场景怎样实现?有创还是无创?

曹鹏:这与脑机接口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首先,我们需要对清晰的脑电波进行明确解码,目前尚无高清晰度、高还原度的脑电波用于众多应用场景。第一步是让大家了解整个范式究竟是如何产生的。然后,第二步是实现无创替代有创的过程。

对于大众来说,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更容易被接受,然而其主要挑战在于,由于目前技术尚无法通过无创方式完全还原脑电信号,尤其是对于微弱的脑电波,这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目前,从教育和治疗效果来看,有创方法明显优于无创方法。其次,对整个脑机接口、脑信号和应用来说,侵入式是必要的,通过侵入式获得的数据信噪比比非侵入式高30倍,这种高质量数据对于训练算法模型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未来,我相信无创将会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与有线电话向无线电话的转变是一个类似的进程。我们最初使用的无线电话声音听起来都是模模糊糊的。而现在,无论是手机还是无线电话都变得清晰。

我认为不存在所谓的“路线之争”。问题的核心在于脑机接口的数据积累,这将随着医疗场景中更多治疗设备的出现而显著增加。

明确商业化路径

21世纪:回到资本市场,最近脑机接口企业披露的融资规模都很大,估值最高的已经达到十几亿美元,如何看待?是否有泡沫?

曹鹏:在任何被视作“下一个风口”的领域,泡沫几乎是标配。泡沫本身并非贬义,它恰恰说明市场相信这个方向蕴藏着巨大潜力。我认为面对热度,创业者必须非常清晰自己的商业模式,有时候高技术并不代表真需求和好产品,要回答“谁买单、为什么买单、如何持续买单”的问题,包括定价和成本等因素都要考量,并不是说必须要技术驱动,而是产品驱动。

21世纪:投资人现在比较关注什么?

曹鹏:投资人当前最焦虑的是“商业模式到底怎么走”。他们既被脑机接口的颠覆潜力吸引,又担心找不到可落地的医疗或消费场景;尤其对“纯脑机”公司,即一些尚无明确适应证、短期内无法产生收入的企业顾虑更大。一边是持续烧钱,一边是估值已高,却看不到能兑现的商业结果,于是多数机构选择观望,个别基金则抱着“先卡位”的心态下注。行业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的商业化拐点尚未出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百亿赛道上的脑机接口:技术突破后,商业化路径更被关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券商中国 84评论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169评论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300评论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中国基金报 58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科技利好堆积 历史罕见 晚间四大消息
A股正处于牛市的起点上!
低位补涨将全面开启!
由于三浪行情太容易判断,所以最近停更一段。2025.7.24
第一创业的走势简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