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下称“链博会”)正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火热举办。7月18日,《华夏时报》记者在链博会现场走访时注意到,本届链博会的“含绿量”格外突出。
在展会现场,星巴克中国展台宛如一座精心打造的“咖啡可持续生态博物馆”,通过沉浸式体验讲述绿色供应链的故事。入口处摇曳的仿真咖啡树,将观众带入咖啡种植园的场景;展台的新媒体屏幕上,动态展示着从种植到门店的全链条减碳实践,让中外来宾直观读懂一杯咖啡背后的可持续密码。
作为连续三年参展链博会的企业,星巴克中国今年重点呈现了其在华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成果。展会期间,星巴克中国还宣布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加码“绿色咖啡”战略布局。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范围三”减排这一行业共性难题,星巴克中国将如何布局?
在华押注“绿色”
7月18日,链博会期间,星巴克中国宣布与远景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未来三年,双方在现有绿色门店和星巴克咖啡创新产业园的合作基础上,将通过创新搭建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逐步覆盖星巴克100%的直采供应商和重要的间接采购供应商,精准测算星巴克中国数千个品项的全链碳足迹,定制减碳路径,开创“全链协同减碳”的全新模式。
“自1999年星巴克在北京国贸开出第一家门店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与供应商伙伴共同成长。”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刘文娟对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起初,星巴克中国聚焦于如何实现高质量、高标准;紧接着着力推进本土化,目前星巴克中国98%的产品已实现中国本土制造或生产,达成高度本土化,接下来,星巴克中国希望能与供应商伙伴们携手,打造更加绿色、更具可持续性的供应链。
“我们也先打个样,也就是2023年在昆山投产的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刘文娟说。2023年9月,总投资15亿元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在江苏昆山落成投产,是星巴克在海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也是星巴克全球最绿色节能的生产基地,产业园的落成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在全球各市场内率先实现“从生豆到咖啡”垂直产业链的规模化整合。运用远景“综合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产业园实现了100%使用绿色电力,每年减碳量相当于80万棵咖啡树的碳吸收量。
从生豆到咖啡,星巴克将点滴的绿色努力融入咖啡旅程的每个环节。以绿色门店为例,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已有2100家星巴克门店获得绿色门店认证,100%采用绿证电力。依托远景“EnOS智能物联操作系统”与“智能网关One-Box”,全国超过7500家门店内的空调等7大系统20多个设备,全部接入智能物联网,实现对各类数据的实时追踪,根据不同门店类型和不同时段的运营特点,提供节能、降碳、提效的优化方案。
“深耕中国26年,可持续理念早已融入星巴克的每一家门店和每一杯咖啡。”刘文娟表示,“我们期待与远景深入合作,让咖啡背后的供应链与星巴克一起向绿同行,也欢迎供应商把为星巴克减碳的成功经验,应用到自身经营的更广泛领域,促进餐饮零售行业更大规模的绿色转型。”
探路“范围三”碳减排
在全球范围的减碳进程中,企业价值链上下游(涵盖供应商、客户等)产生的间接排放,即“范围三”排放,因其涉及环节复杂、管控难度大,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碳减排路上“难啃的硬骨头”,科学量化与公开披露更是难上加难。
作为连锁咖啡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星巴克中国正主动攻坚这一难题。据了解,星巴克全价值链碳排放中约70%来自供应商,在持续优化自身运营减排路径的同时,其已主动推进更复杂的供应链碳减排(范围三),力求引领全价值链的低碳转型。
“全球范围内,向上游减碳从来都是非常难的话题,踏上这条道路需要坚定的使命感。”刘文娟强调,星巴克不只是喊出“向供应链上游及范围三碳排放发力”的口号,而是真正拿出了切实可行、可衡量且可管理的具体办法。
而星巴克的实践路径,正是通过技术赋能与产业链协同,将减碳目标转化为落地动作。据介绍,未来,星巴克将通过“方舟能碳管理数字化系统”,对众多核心供应商及数千个产品进行产品碳足迹测算,完整体现星巴克价值链(即范围三)的碳排放,并定制针对性解决方案,依靠严格的目标管理体系持续优化减排路径。
以星巴克原材料阶段的产品碳足迹为例,咖啡豆占16%,牛奶占80%,包装材料占4%。“从全球层面来看,星巴克总部多年前就已关注到牛奶品类,将其视为与咖啡同等重要的降碳减排重点。”星巴克中国展台相关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在中国市场,三四年前星巴克已选取核心试点牧场测算碳排放,经过前期积累,今年将进入实质阶段,联合远景、中国农业大学及饲料企业,共同探索牧场减排的具体路径。
在回应相关成本的分配问题时,该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过去两年,供应商碳排放足迹测算等工作的投入均由星巴克承担,未来即便业务拓展,部分费用仍将由其承担,同时也希望通过降本举措让供应商获得经济收益,形成多赢格局。
这一方向也得到了供应链伙伴的响应。“一杯拿铁的碳排放中,80%来自牛奶,因此牛奶生产环节的绿色低碳对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澳亚集团首席运营官杨库表示,绿色低碳并非可选项,而是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他提及,星巴克是最早也是最积极向澳亚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客户,澳亚承诺2030年将单位矫正乳的碳排放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8%,为产业链协同减碳提供支撑。
除了原材料环节,物流领域的减碳也在推进。首批参与试点的上海全盛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刘维辉坦言:“推进绿色物流已成为提升运营效率、增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在星巴克与远景的支持下,该公司将推进店配车辆电动化及干线运输电动重卡试点,在优化运输效率的同时实现碳减排。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