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是如何抢票卖票的?暑期“门票黄牛”乱象调查

央视网 07-19 08:42

连续三天,每天下午5点准时蹲点小程序抢票。即使“刷新的手指都要抽筋”,但依然一无所获,因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小程序一放票便秒没。

在北京读大学的李放(化名)今年暑假没回家,因为要给从老家来北京旅游的父母当“地陪”,之前攻略做了一大堆,没想到“连博物馆和景区的门都进不去”。

不久前,李放将这段经历分享至社交平台吐槽,评论区不仅有很多游客附和,还有不少“黄牛”放话——“要7月8日及以后故宫门票的跟我说”“13号及以后的速来,12号的全出了大丰收,90%出票率”“几号几位跟我说,我帮你安排”……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李放还是“咬着后槽牙”从其中一名“黄牛”手中以198元每张的价格购入了3张国博门票,并成功带着父母刷身份证进入国博。

暑期作为文旅消费高峰期,各地知名参观地点、旅游景点的预约名额也越发紧俏。对于预约不到的一些游客来说,“来都来了”,花钱从“黄牛”手里购买本是免费的门票成为其无奈的选择。《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着庞大而缜密的产业链——有专业团队研发抢票程序;有人员负责收集游客身份信息用于预约;还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倒票网络,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门票难约“黄牛”有门路

7月10日下午4点55分,记者登录国博官方预约小程序,提前输入个人身份信息,页面停留在目标日期的预约入口。当天下午5点整,放票时间一到,记者刷新页面,勾选好参观人,立即点击预约按钮。

点击后,页面响应明显延迟,持续显示预约失败。记者多次刷新预约页面,却只得到“当前预约人数过多,请稍后再试”的提示,其间虽短暂进入订单提交页面,却再次显示暂无余票。约2分钟后,页面加载恢复流畅,此时所有可预约时间段均显示“已约满”。

一票难求,并非个例。当下,各地景点和博物馆普遍实行实名预约制管理,然而,一些知名参观地点、旅游景点“预约难”的现状愈发突出,不少游客即使卡点抢也很难抢到。这种情况在暑期更为明显,不少“门票黄牛”嗅到了商机开始行动。

“几人拍几份,发我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日期,联系电话就可安排预约,暑假到了,我们在逐渐涨价,越早下单价格越合适。”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注意到大量“黄牛”发布类似的文案。

在一名“黄牛”发来的价格单里,原本免费预约的国博门票198元一张,而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参观名额更是高达398元一位,若是一家人出来玩,单预约费很可能就要上千元。

还有“黄牛”表示,自己有内部渠道,“只要不闭馆(区),基本100%出票,官网约满了也可以帮抢”。

“所谓的内部渠道是‘黄牛’哄骗游客的话术,当前大多数景点和博物馆的放票机制是提前7天放票,即使官方小程序显示已约满,但是之后几天的放票时间点依旧会释出少量的回流票,这才是‘黄牛’约满后依旧可以帮订票的原因。”曾经从事过旅游行业的余先生向记者透露。

平台引流“抢手群”下单

这些“黄牛”是如何抢票卖票的?

“他们通常利用短视频平台以及各类社交平台引流,再转到社交群等私域完成交易闭环,从而避开监管。抢票环节交由数量庞大的‘抢手’操作,从而减少被监管部门发现的可能,‘黄牛’则趁机从中赚取可观差价。”手里有多个抢票群的“黄牛”陈宁(化名)说,“黄牛”往往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与热门景点相关的图文或短视频内容,暗示自己“有门路”“可代约”,等有人询问后,会被引导添加其好友,再“看人下菜碟”进行报价。

“那种朋友圈比较精致、感觉比较有钱的就在正常定价的基础上报高一点,那种太磨叽的比较抠搜的就说可以给他们打折,反正是无本生意,怎么样都有得赚。票价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旺季暴涨,淡季‘打骨折’。”陈宁说。

收集到买家信息后,诸如陈宁这样的“代抢群”负责人会将订单需求发布至其组建的“抢手群”中,几十甚至上百个“抢手”同时蹲守抢票。“‘抢手’往往也是通过社交平台招募而来。有一些大学生暑假时间比较空闲,只要在社交媒体上发‘适合大学生赚点小米(零花钱),没抢到不花钱,抢到了有钱挣,纯拼手速运气’等类似文案,便会有想做‘抢手’的人主动私信,有时候一天就能招到几十个人。”

“人多比科技好使,现在管得严,用脚本代码抢票容易被检测出来并被封号。一般‘黄牛’都会有好几个‘抢手群’,像我的话是有3个500人大群,还有一个一百多人的小群。”有“代抢群”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一个500人的大群,放票的时候运气好能抢几十张,一张票的利润通常有几十元。

当记者询问抢票成功率如何时,得到的回答是——“只要‘抢手’多,基本可以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完全够用了,更何况人工抢不到,直接上科技,几乎百分百能抢到”。

据其透露,这种“隐秘”抢票科技只被少数人掌握,“这都是内部的脚本,人家根本不卖,只能找他们合作,换算下来用科技抢一张票需要支付的价格比‘抢手’的佣金高多了”。

招募“票务员”拓展业务

在今年这个暑期旺季,陈宁在向同行取经后决定“薄利多销”:碰上订单高峰期时,临时招募少数的“票务员”拓展业务。这些“票务员”负责在社交平台上找客户联系出售门票,“比如那些抢不到门票的游客帖子下评论区的留言一般都是这些专职‘票务员’发的,他们联系到客户后从我这里拿票,成本为票价+手续费”。

以故宫门票为例,陈宁的收入是这样计算的:票务员需要付给陈宁至少90元的拿票价(含门票费60元+手续费30元),“我的赚头便在这30元‘手续费’里,支付给‘抢手’15元的抢票费后,剩余15元即为其到手的纯利。票务员愿意卖150元还是200元和我没关系,那是他们的赚头,我就是稳定收入每张15元,这是‘无本买卖’。尽管‘单张利润下来了’,但‘量上去了’,总利润不降反增。不过,过了暑期,我还是会自己联系客户引流,毕竟那时候需求量下来了”。

“门票黄牛”,为何年年打击年年有?

在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田刚看来,市场需求大,自然会衍生出相关的黑灰产业链条。而黑灰产业链的特征之一,就是会根据监管和防控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不断自我更新。虽然针对“黄牛”产业链的技术监管一直在优化,但应该认识到,目前实名制仅能防控的是“黄牛”提前抢票、囤票然后对外倒卖票证的行为,而目前“黄牛”产业链的最新发展是提供个性化的“票务服务”,即有需求的客户提前提供实名信息,由“黄牛”精准代抢各类票证的服务。此种模式下,实名制验证等身份识别技术无法有效进行防控。

“这种依靠真人突破身份认证要求的手段是网络黑灰产治理的痛点,单靠技术治理并不能完全解决这类问题。因此国家层面的监管部门要承担核心的监管协调功能,确保线上和线下齐发力,形成对‘门票黄牛’的有力打击。”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敬力嘉说,遏制“门票黄牛”的治本之策在于,应当将公众获取票证的方式变得多元化,避免线上预约成为唯一的渠道。具体而言,各景点和博物馆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人工、系统相结合,场馆、人群分级分类等方法,制定更合理的预约规则。

(文章来源:央视网)

文章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黄牛”是如何抢票卖票的?暑期“门票黄牛”乱象调查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89评论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证券时报 331评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时代周报 943评论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第一财经 122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宇树科技上市进入倒计时,A股最受益的11股名单出炉
雅江水电开工引爆万亿风口!这些产业链龙头将率先“截流”财富
宇树机器人十大概念大曝光
超级机会,投资1.2万亿,是三峡的3倍,这6个方向最受益
心态很重要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