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沃伊宫廷生活艺术全球首展:古欧洲王室的“中国风”

21世纪经济报道 07-19 07:05

18世纪的意大利宫廷流行什么?答案可能让你意想不到:是“中国风”!从瓷器上的仿东方绘制的花鸟,到室内装饰的中式漆艺,再到家具、纺织品、园林设计……这股来自遥远东方的雅致风潮,曾席卷都灵王宫的每一个角落。现在,不必穿越,无需远行,在广州就能一睹当年欧洲“顶流”王室——萨沃伊王朝的“中国风”生活现场。

为纪念中意建交55周年,7月15日,广东省博物馆联合意大利都灵博物馆基金会、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举办了“典雅之冠:18世纪意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暑期特展。展期将延续至10月19日。

本次展览汇集了166件/套意大利萨沃伊王室珍藏,全数展品皆首次来华。其中精选了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与拉科尼吉皇家城堡的珍贵藏品,涵盖钱币、画作、家具、挂毯、瓷器、漆器、银器、服饰、织物及扇子等品类,揭秘了18世纪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风尚。最后一个单元还特别遴选广东省博物馆珍藏的外销艺术品,再现了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盛况。

图为雕花鎏金木壁桌与洛可可风的壁灯。本报记者梁信摄

都灵的建城史

都灵的建城史最早可上溯至古罗马时代,约公元前27年至前22年。这座古城最初被称作“奥古斯塔·陶里诺伦”,这座城市的格局沿袭了典型的罗马军营规划。该城以两条十字相交的主干道为中心,构成严谨有序的城市网格与防御体系。其后数百年间,这一城市格局一直在不断完善和扩展。

自10世纪以来,萨沃伊家族以联姻为纽带,与哈布斯堡、波旁等欧洲显赫家族结为姻亲,以获取领土和权力的扩张。1563年,随着萨沃伊公爵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将公国首府自尚贝里迁至都灵开始,便开启了都灵城新的发展篇章。城市版图向南延伸至波河沿岸,建造了标志性的星形棱堡,强化了其作阿尔卑斯山战略门户的防御地位。

从公国的首都到王国的首都,都灵在17至18世纪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建筑革新,成为了意大利巴洛克式建筑的主要中心之一。当时的萨沃伊家族委托了许多顶尖建筑师,为都灵设计了一系列巴洛克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都灵权力中枢建筑群坐落于都灵市中心的城堡广场与威尔第大街之间,由11座连排的宫殿建筑组成,包括皇家宫殿、皇家军械库、省督府与国家档案馆、皇家剧院、军事学院、皇家马厩、皇家铸币厂、基亚布莱塞宫、夫人宫和卡里尼亚诺宫。这些宫殿与散布在都灵周边的“欢乐之冠”建筑群,共同构成了萨沃伊家族的皇家宅邸体系。

在展览的第一章“尊贵之城”,策展人通过大量的地图、风景画和人物肖像画为我们再现了这个新兴王朝的鼎盛气象。本报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了一组描绘“欢乐之冠”的系列画作,展现了各座宫殿的建筑特色与周边地域景观。

据悉,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后来的继任者们陆续对都灵城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扩建,大量宫殿、教堂、修道院和贵族府邸拔地而起,最终使都灵蜕变为一座备受推崇的巴洛克名城和欧洲大陆最具优雅气质的都城之一。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萨沃伊王室宫殿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证了萨沃伊王朝对城市规划与建筑的重视。

洛可可风装饰盛宴

18世纪初,欧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艺术变革。在这场席卷欧洲的审美革命中,萨沃伊公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统,成为南欧艺术创新中心的重要枢纽。

1714年,菲利波·尤瓦拉被任命为“御用首席建筑师”,负责管理皇家建筑工事、装饰设计和室内陈设。在他的统筹下,都灵宫廷汇聚了来自欧洲各地的顶尖工匠——灰泥匠、画家、雕塑师、木艺师与青铜匠们,他们共同创造了“皮埃蒙特式洛可可”的新风尚:既保留了法国风格的优雅曲线与自然元素,又融入了意大利建筑特有的空间韵律。

18世纪是欧洲家具艺术的黄金时期,尤其是法国路易十五时期的洛可可风格,最是以流畅的S形曲线、精致的植物纹样雕刻和奢华的材质搭配为特征。在展览的第二章“华彩宫廷”中,展现了都灵夫人宫古代艺术博物馆所藏的多件洛可可风格宫廷御用家具。像是一件由雕花鎏金木与绿色大理石打造而成的壁桌,桌身布满灵动曲线与繁复雕花,腿部涡卷造型优美,鎏金闪耀华丽,正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杰作。此外饰有洛可可植物卷纹与小天使的壁灯和“大象与中国人物座钟”都颇有日常生活的童真趣味,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的完美融合。

然而,萨沃伊家族的艺术抱负远不止于此。自公爵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开创王室艺术收藏制度起,这个地处阿尔卑斯山麓的公国就展现出惊人的文化野心。国王卡洛·埃马努埃莱三世积极实行艺术文化复兴政策,皇家工坊出品的挂毯与银器被各国宫廷争相收藏;罗塞蒂陶瓷工坊将洛可可装饰与东方趣味完美结合;而各式印刷图集也助推了洛可可风格在欧洲的传播。

但这场展览的叙事并未止步于建筑与家具的美学,它还带领观众们把眼光从华美的客厅投向流光溢彩的盛典飨宴、宫廷剧场、时尚服饰和狩猎乡间生活,通过各种生活用具全方位地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复与奢华。本次展览中有一组名为《一日时序:晨、午、暮、夕》的18世纪洛可可风格“雅集图”版画,被誉为18世纪法国装饰艺术的典范之作。这套画作正是以一日四景为时序脉络,在田园牧歌的诗意背景下细腻地勾勒出贵族阶级的闲雅生活画卷,诠释了洛可可艺术追求优雅与享乐的美学精髓。

瓷器里的跨洋对话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蓬勃发展,而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浪潮中,欧洲精英阶层也逐渐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贸易、传教士报告和旅行文学的传播,欧洲艺术家基于有限且碎片化的东方知识,自17世纪末起展开了一场浪漫化的艺术创作。这股风潮助推了“中国风”的流行,并在18世纪洛可可时期达到顶峰。

最早,意大利的“中国风”传统可追溯至13世纪,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引起了意大利人对东方文明的想象。在萨沃伊家族统治期间,皮埃蒙特成为意大利诸国中最让人陶醉的“中国风”腹地,“中国风”成为当时王室贵族间时尚的代名词。17世纪初,萨沃伊家族通过特定的商贸网络获取来自亚洲的精美器物与纺织品,其中最受欢迎的便是来自中国的瓷器。

在欧洲,瓷器曾被称为“白色黄金”,形容瓷器初入欧洲时有着金子般的价值与地位,欧洲宫廷尤其对中国瓷器狂热和痴迷。17世纪末风靡欧洲宫廷的“瓷器厅”潮流,同样备受萨沃伊统治者的推崇。皇室宫殿收藏的瓷盘、瓷瓶及瓷塑人像被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它们层层叠叠地铺满整面墙壁,景象蔚为壮观。在展览第三章“东西对望”的展厅,就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陶瓷杰作,像是描绘着松树、灵芝、瑞鹿、仙鹤等吉祥寓意的浮雕瓷瓶,描绘着清代人们日常生活场景的瓷盆、茶叶罐、碗和托盘等。1747年,鉴赏家格森对东方瓷器仍赞不绝口:“中国匠人赋予白瓷的天鹅绒般的质感,堪称视觉艺术的巅峰之作。”

而在18世纪时期,意大利各地同时也涌现出许多陶瓷工场,分布在威尼斯、法恩扎、洛迪、都灵、米兰等地。这些工场生产了大量的“中国风”仿制工艺品,大多以精美的人物、花鸟、纹饰为主题,呈现出浓厚的东方风情。本次展览中就有一件造型别致的执壶,通体为青花纹饰,壶身绘有花卉、枝叶及书法写意纹样。这件执壶的造型事实上是源自巴洛克银器形制,但纹饰灵感却源自中国青花瓷,展现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不仅是瓷器,在17至18世纪,来自亚洲的精致奢侈品持续风靡欧洲,激发了人们对异国风情的浓厚兴趣。茶、咖啡和巧克力因其药用功效而备受推崇,逐渐成为宫廷中的奢华饮品。与此同时,旅行见闻、异域人物与风景通过织物、漆器和彩绘壁纸等形式广泛传播,极大地丰富了欧洲人对遥远东方的想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创造,是跨越时空的共通语言。而这场展览的最动人之处,或许正是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三百年前让欧洲贵族痴迷的东方风情,与今天我们回望西方宫廷时的好奇,原来并无二致。而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也从来不只是商品的流通,更是人心的相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萨沃伊宫廷生活艺术全球首展:古欧洲王室的“中国风”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全线飙升!重磅“驱动”突袭!人工智能相关热度升温!
券商中国 58评论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A股三大指数小幅下跌 医疗器械板块涨幅居前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138评论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重磅消息 龙头创历史新高 人形机器人新细分领域火了 概念股稀缺(附名单)
证券时报网 294评论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顺周期暴涨!四部委出手“反内卷”
中国基金报 58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科技利好堆积 历史罕见 晚间四大消息
A股正处于牛市的起点上!
低位补涨将全面开启!
由于三浪行情太容易判断,所以最近停更一段。2025.7.24
第一创业的走势简评!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