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规模居全球第一—— 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亮眼

经济日报 07-19 05:56

在国新办7月18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这5年,商务发展顶住了一波又一波冲击,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消费、外贸、外资、对外投资合作等各领域主要目标指标进展符合预期,重大任务顺利推进,商务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为“十四五”圆满收官作出了贡献。

据介绍,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货物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一,服务贸易规模稳居全球第二。“十四五”以来累计吸收外资已超过7000亿美元预期目标。对外投资年均增速超过5%,稳居世界前三。

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增强

“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王文涛表示,这5年,商务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顺应新趋势,多措并举促消费,推动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消费潜能加快释放,做大做强国内大循环。

——“扩容”,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与美国比,从绝对值看,我国社零总额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从实际购买力看,按照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和算法,我国的社零总额已超过美国,是美国的1.6倍。从今年运行情况看,全年社零总额有望突破50万亿元。

——“提质”,品质消费走进千家万户。商品消费方面,商务部推动出台系列支持政策,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不仅是一个消费刺激政策,更重要的是换出了智能和绿色,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提升了百姓的品质生活。自去年9月至今,限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今年上半年渗透率达到50.2%。截至上半年,以旧换新共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服务消费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至2024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快于商品消费。这个阶段主要矛盾,是优质服务供给短缺。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有针对性施策:对外开放“做加法”,扩大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引进更多的优质服务;对内放开“做减法”,推动出台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1+N”系列政策,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健康、养老、家政等细分领域,减少限制性措施,丰富服务供给。

——“开放”,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一方面,让更多优质商品服务进入中国,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设立43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连续7年成功举办进博会,主动对相关国家实施零关税。2021年至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中国大市场为全球发展贡献巨大增量。另一方面,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各方宾客到中国来旅游购物,感受到“中国购”的魅力。组织“购在中国”活动,特别是优化离境退税政策,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942亿美元,增长77.8%。

经贸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十四五”期间,我国外贸受到的冲击和承受的压力确实不小,可以用“风高浪急”来形容。王文涛表示,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多次果断出台稳外贸政策,各方齐心协力,中国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贸易强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贸易大国地位稳固。货物贸易规模连续跨过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2024年达6.16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末的2020年增长32.4%,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在服务贸易方面,2024年服务贸易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位居全球第二。

“外贸这个‘大’的背后,其实代表着一种规模优势和完整的体系优势,所以‘大’某种程度就是‘强’。”王文涛表示,可以从3个维度看:一是贸易合作惠及世界。我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不仅为各国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也为全球产供链的韧性和稳定提供保障。二是市场机遇全球共享。2024年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货物进口占全球总进口的约13.3%,美国是13.6%,所以中国是和美国进口几乎相当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还是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三是外贸主体多元壮大。2024年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已达70万家,比2020年多出近20万家,涌现出不少全球知名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6%提升至2024年的64.8%。

贸易强国建设提速。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三大支柱”,即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都在不断夯实。第一大支柱货物贸易优化升级。2024年,货物贸易中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18.2%。外贸新业态潜力持续释放,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7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67%。第二大支柱服务贸易创新提升。我国首次对跨境服务贸易实施负面清单管理。2024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比2020年增长38%。第三大支柱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我国完善数字贸易支持政策,高水平建设一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2024年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比2020年增长近四成。

“十四五”期间,全球利用外资外部环境趋紧,我国吸引外资预期目标已顺利完成。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介绍,截止到今年6月底,“十四五”期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到7087.3亿美元,提前6个月完成了商务发展规划提出的7000亿美元的引资目标;同时,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2.9万家,比“十三五”期间增加了2.5万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进出口、四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和七分之一的税收,以及创造了超过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利用外资质量大幅提升。2024年,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4.6%,较2020年提升了6个百分点。许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了地区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这5年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缩减,制造业领域准入限制已全部“清零”,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等服务业领域开放试点有序开展。22个自贸试验区有效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开展先行先试。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给予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建交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2024年我国与自贸伙伴(含港澳台)货物贸易占比达到了43%。

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制度型开放格局不断完善。王文涛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推出了一批标志性、开创性举措,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示范性成果。2024年,自贸试验区外贸外资占全国比重分别达19.6%和24.3%,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更加强劲。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重点领域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在上海等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累计推出两批共110余项试点措施,涉及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形成了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并将这些先行先试措施复制推广到更大范围,加快释放制度型开放的辐射带动作用。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货物贸易规模居全球第一—— 商务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亮眼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365评论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证券时报 340评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时代周报 948评论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第一财经 136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宇树科技上市进入倒计时,A股最受益的11股名单出炉
雅江水电开工引爆万亿风口!这些产业链龙头将率先“截流”财富
宇树机器人十大概念大曝光
超级机会,投资1.2万亿,是三峡的3倍,这6个方向最受益
心态很重要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