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重启:穿戴设备已落地 手机业务仍需过坎

中国经营网 07-19 04:12

eSIM业务靴子落地,可穿戴先行,智能手机还远吗?

7月11日,OPPO宣布Watch X2系列智能手表率先上线中国移动“一号双终端”eSIM业务,成为2023年暂停后首个在消费级终端实现eSIM商用的案例。仅隔三天,7月14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发现,中国联通悄悄上线eSIM手机业务测试页面,显示“在eSIM手机商用试验阶段,首次办理本业务的用户需通过线下渠道办理(合作营业厅不支持)”,不过该页面当晚即被撤下。

此前,本报记者曾报道,运营商相关人士确认,运营商eSIM业务的确已经恢复,但仍集中在物联网智能穿戴领域,手机eSIM业务暂不会涉足。

而近日,也有手机厂商人士对记者透露,支持eSIM功能的手机预计要到年底才会迎来首批上市。

从市场现状来看,当前支持eSIM功能的手机主要存在于2018年后的国际版本旗舰手机(如iPhone、三星、谷歌Pixel)、折叠屏设备及部分安卓高端机型,国行手机因政策限制普遍舍弃了eSIM功能。

上线手机eSIM测试页面后删除

中国联通在相关测试业务中提到:“尊敬的用户,在eSIM手机商用试验阶段,首次办理本业务的用户需通过线下渠道办理。用户可选择重新填写非首次办理的证件信息,预约工作人员上门服务,或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以及需开通服务的eSIM设备前往联通自有营业厅办理(合作营业厅暂不支持)。”

从该信息内容来看,仅列出了“上门办理”和“到厅办理”两种方式。其中,“上门办理”功能暂未开放,提示“此功能敬请期待”,而“到厅办理”则显示“未获取到营业厅信息”。

对此,7月15日上午,记者也就相关情况向中国联通方面求证,其表示“不方便透露”。值得留意的是,7月15日傍晚,该链接打开后已经显示“404-页面不存在”。

此前,记者了解到,运营商已低调恢复eSIM业务,但仅限物联网与可穿戴领域,手机eSIM业务尚未落地。

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在对相关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后续业务将逐步开放。而中国联通步伐最快,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天津、北京、河北等25个省市重启eSIM功能,并计划年内覆盖全国。

尽管目前运营商对eSIM服务落地在手机端仍较为谨慎,但手机上能否支持以及何时支持备受业内关注与期待。

此前就有数码博主爆料称,国内eSIM服务正处于测试阶段,主要由苹果方面推动,未来或将应用于传闻中极为轻薄的iPhone 17 Air。此外,还有消息称,今年三季度发布的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s会使用eSIM技术。对此,华为方面未给予记者直接回应。

但也有OPPO手机相关人士近日向记者表示,今年年底预计会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机上市。

手机品牌realme 真我相关人士表示:“我们国内暂时没有支持计划,但对eSIM持积极态度,会及时跟进运营商政策、行业发展情况和用户需求情况。”

手机eSIM落地海内外现状

eSIM技术由苹果公司首先提出,苹果公司在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方面一直走在前列。2014年9月,苹果发布iPad Air 2时首次将eSIM卡的概念带到了实际产品中。2018年9月发布的iPhone XS中就在手机中引入了该技术,不过一直并未普及开来。但2022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14系列美国版本用eSIM代替SIM卡槽,为苹果首次发布只支持eSIM的iPhone,此举也被认为会推动eSIM普及。

目前,eSIM作为电信卡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商用落地,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生态。而在我国,三大运营商早在2018年左右就推出过一号双终端和独立eSIM业务。但在2023年,eSIM因“业务维护升级”被摁下暂停键。

这也使得在智能手机产品层面,当前并不是所有新手机都带有eSIM功能,它受手机品牌、具体型号、发售地区、运营商政策、固件版本甚至销售渠道的多重限制。

在苹果阵营,其eSIM策略分化明显,从iPhone 14系列开始,美版率先取消实体卡槽、仅支持eSIM,其他海外市场版本(如港版、欧版)仍保留nano-SIM+eSIM双卡方案。由于国内运营商未开放手机端eSIM业务,国行则继续保留实体卡槽。

而安卓厂商方面,小米、OPPO、vivo、三星等品牌也是国行版出于合规及运营商政策需要,普遍不支持eSIM,而其一些旗舰机国际版在部分地区支持nano-SIM+eSIM双卡设计。

例如,小米12T Pro、13 Ultra国际版能支持eSIM。OPPO Find X5、X6国际版、欧版可以支持eSIM,国行则不提供。荣耀官网显示,Magic4 Pro、Magic5 Pro、Magic Vs、荣耀90等海外版可支持eSIM,国行则不行。realme真我手机方面亦对记者介绍,真我14Pro+ 5G(欧洲)、14 Pro 5G(欧洲)、14 5G(欧洲)、14x 5G(欧洲)、GT7(欧洲+俄罗斯)等五款机型支持,国行版不支持。Galaxy S24系列、Google Pixel等旗舰机国际版支持eSIM,但国行版不支持。

这也使得,尽管在国内市场,eSIM业务2023年遭遇了挫折,但在海外市场却持续升温。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发布的《eSIM产业热点问题研究报告(2025年)》报告显示,近年来全球提供eSIM手机服务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大幅增加,从2018年年底的24个增至2024年年中的123个(不含漫游服务)。同时,开通eSIM手机服务的运营商数量从2018年的45家增长至2024年6月的441家。

在Omdia资深首席分析师杨光看来,海外eSIM业务在IoT领域是“新蓝海”,发展速度非常快。而在手机领域,全球eSIM手机开通服务的运营商数量增长快,更多是海外很多运营商为了满足监管要求(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而开通的服务,但并未积极推广。其直言,真正使用eSIM的手机用户渗透率并不高、消费者认知依然很低,像欧美发达市场,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主要渠道还是运营商,但运营商推广并不积极。

行业或驶入“快车道”

随着今年国内运营商又重启eSIM,也意味着该技术在国内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2025年,中国联通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2025)期间与GSMA联合发布了“AI 全时空连接”行动计划,聚焦AI、5G-A 和 eSIM 技术的融合发展。6月的上海MWC期间,GSMA又联合中国联通推出首届eSIM专题展,并举行了eSIM峰会。中国联通代表首次明确表态:“2025年开始,中国eSIM将进入快车道。”

近期,智能终端层面eSIM商业化落地重启也迎来了实质性进展。

7月11日,OPPO宣布旗下Watch X2系列成为首批支持中国移动eSIM服务的智能手表,并同步开放线上开通通道,支持用户通过“欢太健康”App快速办理。OPPO方面指出,开通eSIM服务的前提条件包括需为ColorOS 12.0及以上版本,云南省号码暂不支持开通,四川省用户需线下实名办理。

杨光对记者分析,eSIM在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上的应用进展较快,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将其视为新业务进行拓展,同时消费者购买设备后可通过线上渠道直接激活服务,提升了便利性。而手机领域eSIM的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是由于运营商对用户流失的担忧,因eSIM会降低用户转换运营商的门槛,也增加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压力,目前全球运营商对eSIM在手机上的应用均持谨慎态度。

未来手机上的eSIM如何破局?“终端轻薄化已成行业共识,eSIM是关键技术路径。”杨光认为,苹果已在部分手机产品中采用eSIM only方案(如iPhone在美国取消实体卡槽),未来,如果随着终端厂商积极推动取消实体SIM卡槽,实现更轻薄、防水防尘的设计,其有望加快国内eSIM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对于未来在手机上的应用落地,一些第三方机构更加乐观。市场研究机构GSMA预测,到2025年年底,全球将有10亿台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到2030年将增长至69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连接总数的75%。在物联网领域,eSIM连接也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长至2026年的近2亿。

杨光表示,长期来看,eSIM的技术优势和全球趋势不可逆,尤其是终端侧趋势明确,未来支持eSIM的智能手机将越来越多,甚至是越来越多的eSIM only手机,但推广节奏仍受制于运营商市场竞争和监管要求。如在海外,运营商通过eSIM推出创新业务模式(美国T-Mobile的“先试后买”服务),竞争对手会被迫跟进带动市场竞争。目前各国监管侧重点也不同,如欧美监管机构要求运营商开放eSIM服务,保障消费者选择权。而中国市场,监管更侧重安全管控,国内eSIM发展受制于运营商主导eSIM管理平台(而非卡商),需额外投入技术建设以满足监管安全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作者:陈佳岚
原标题:eSIM重启:穿戴设备已落地 手机业务仍需过坎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周末要闻汇总: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总投资约1.2万亿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364评论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折戟”中国市场后 Manus最新回应!AI智能体变天!
证券时报 338评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宇树科技冲刺IPO 明星资本云集!机器人巨头涌向资本市场
时代周报 948评论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成立 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约1.2万亿
第一财经 136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宇树科技上市进入倒计时,A股最受益的11股名单出炉
雅江水电开工引爆万亿风口!这些产业链龙头将率先“截流”财富
宇树机器人十大概念大曝光
超级机会,投资1.2万亿,是三峡的3倍,这6个方向最受益
心态很重要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