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高速发展,也带动产业链上相关方加快资本运作步伐。
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米科技”)近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此次赴港IPO,是其继2021年冲击科创板未果后再度作出的资本尝试。
商米科技此前作为支付宝刷脸支付设备重要供应商被市场所知,目前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蚂蚁、小米、美团等重要股东加持。同时,作为设备制造商,其也面临着制造模式重外包、核心技术护城河不强等挑战。
博通咨询金融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软硬件协同应该是商米科技的核心技术壁垒之一,终端硬件适配商业场景,自研系统优化支付流程。但目前技术不是赢得市场的根本原因,各家硬件制造商技术能力都在持续提高。
兴起于刷脸支付
商米科技2013年在上海成立,定位为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为客户提供智能商用设备与“端+云”配套服务。其核心业务模式为销售台式、移动与金融类智能设备,应用于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消费场景。2024年,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9.5%,构成其主要营收。
商米科技的创始人林喆,目前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股权结构上,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架构,每股A类股对应10票,每股B类股对应1票。目前,林喆持有公司100%的A类股份及15.78%的B类股份。
其余持有公司B股10%以上的还包括云鑫创投、蚂蚁集团、汉涛咨询、美团、沃邮合伙、小米集团、金星创投,份额分别为37.56%、37.56%、11.29%、11.29%、11.05%、10.72%、10.72%。其中,云鑫创投为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汉涛咨询为美团的并表联属实体,沃邮合伙的普通合伙人为林喆,金星创投为小米集团的并表联属实体。
2018年,是刷脸支付商业化元年。支付宝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进“蜻蜓”设备部署,微信则推出“青蛙”系列,渗透便利店、快餐厅、连锁商超的线下场景。商米科技正是支付宝“蜻蜓计划”最重要的硬件合作商。
随着去年支付宝推出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碰一下”支付,也带动产业链上智能终端设备的新机会。根据官方信息,商米科技为支付宝提供了大量支持该功能的硬件设备。
在收入层面,根据招股书,商米科技2022—2024年总营收分别为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9亿元、1.01亿元、1.8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8.1%、26.7%、28.9%。招股书中,将2023年毛利率较上年下降1.4%归因于公司来自美洲具有相对较高毛利率的智能移动设备及智能金融设备所得收入所占比例有所降低。
商米科技的收入分为智能设备销售和PaaS平台及定制服务,2024年前者营收占比为99.5%。 记者注意到,在智能设备销售方面,2022年到2024年,毛利率较高(2024年为35.1%)的“智能移动设备”营收占比由29.2%下降到23.4%;毛利率相对较低(2024年为25.1%)的“智能金融设备”营收占比由2022年的25.3%上升至42.3%。水平居中的“智能台式设备”毛利率轻微波动,营收占比从37.7%下降到27.8%。
根据招股书,2023年智能移动设备的营收减少,是由于该等客户于上一年度下了大笔订单,外卖平台及餐饮客户的销售额有所减少。
来自大客户采购波动带来的营收波动,与商米科技的客户结构有关。2022—2024年,商米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合共分别为14.39 亿元、8.85亿元及14.21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2.3% 、28.8%及41.1%。其中,同期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6.56亿元、5.05亿元及7.59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19.3%、16.5%及22.0%。
从收入区域分布上,商米科技已经是一家“卖全球”的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方式拓展海外业务,2024年亚太营收占比达44.9%,中东及非洲为34.3%,欧美市场为20.8%。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表示,商米科技未来能否兑现利润与估值,关键在于能否把“卖设备”的一次性收入升级为“设备+SaaS”的持续性收入,并解决代工带来的成本与品质短板。
产业观察家洪仕宾认为,“碰一下”完全替代扫码支付尚需3—5年市场培育期,未来可能形成“近场+扫码”的互补格局。商米科技关键突破点在于硬件成本的快速下降和跨平台互联互通的实现。
曾冲击科创板核心技术壁垒受关注
2021年,商米科技曾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在经历两轮问询后于2022年主动撤回了申请。在首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科创属性、公司产业政策及市场份额、核心技术、可比公司等15个问题。在二轮问询中,上交所主要关注了公司科创属性、数据合规、收入核查、媒体质疑等四个方面问题。
例如,在产业政策及市场份额方面,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智能金融POS、收银机、手持非金融设备在全市场的集中度、行业竞争格局等情况。在科创属性方面,商米科技所处行业属于细分的“信息终端设备”领域,但是监管部门表示“信息终端设备”中没有与发行人明确对应的产品,并且在二轮问询时再次提出。在核心技术方面,监管部门要求公司说明自身核心技术的门槛、技术特点,与同行业主流先进技术指标的比较情况,核心技术是否为通用技术等。
此次冲击港股,商米科技在招股书中对上述问询涉及的内容也进行了一定披露。关于核心技术,商米科技强调,BIoT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智能设备及BIoT 和PaaS平台。公司在智能设备设计及工艺、 PaaS平台及软件技术,以及AI 驱动的数据分析等领域,拥有产品及技术创新。并且强调公司开创了整合硬件、操作系统及云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架构。
不过,记者注意到,根据招股书,商米科技委托OEM/ODM代工生产智能设备,毛利率长期低于30%。对此,柏文喜向记者表示,代工模式、毛利率低,且品控、供应链安全受外部制约;专利主要集中在结构件与外观,操作系统与通信协议等底层专利欠缺,“应用层强、基础层弱”易被模仿;对于设备兼容的多支付通道,商户替换成本低,公司核心壁垒仍依赖“先发+渠道”而非硬技术。“因此,商米科技‘全球化渠道+场景 AI’的模式中长期必须突破代工模式与底层技术瓶颈,否则同质化竞争会压缩利润。”他表示。
市场竞争激烈
根据招股书中灼识咨询数据,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约189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约2350亿元,期内复合年增长率约为5.6%。乐观预计,到2029 年全球BIoT解决方案市场规模预期将达到人民币3130亿元。按2024 年的收入计,商米科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领先第二名1%左右。
从行业现状看,国内收银智能终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一些重要业务指标上,商米科技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以A股上市公司新大陆(000997.SZ)为例,其智能终端集群业务分部2024年营收35.95亿元,同比增长12.36%,毛利率38.53%,明显高于商米科技。新大陆今年5月在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就透露:旗下产品作为支付宝“碰一下”的首批合作伙伴,已在餐饮、零售等高频交易场景铺设了超20万台“碰一下”设备。
从毛利率水平看,在海外市场,同为收银设备终端的百富环球(0327.HK)以中国香港和海外为其主要阵地,其2022年到2024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41.00%、44.62%、47.20%。商米科技与其也存在差距。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2021年上交所的两轮问询中,曾要求公司说明产品(或服务)中涉及用户的个人数据的采集情况,以及相关数据运用、管理及合规性,是否存在侵犯用户隐私或不当收集、使用、转让、共享、公开披露用户数据的情况 。
在王蓬博看来,在现行监管体系下,商米科技这类终端设备提供商需承担全链路数据合规责任。比如,技术上应采用硬件加密和数据沙箱隔离;其次需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仅收集支付必须信息;此外还要管控供应链,明确合作方安全义务,按要求备案并定期评估等。
商米科技在此轮招股书中也提到:2025年5月8日,商米科技的中国数据合规顾问向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进行了具名电话咨询。CCRC确认,《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1)》下的“赴国外上市”一词不适用于中国香港上市,因此寻求在国外上市的实体主动申请网络安全审查的义务不适用于拟议上市。
关于商米科技业务模式、技术壁垒等问题,记者致函、致电商米科技,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