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券商将减资旗下全资子公司。7月15日,东北证券宣布拟将全资子公司东证融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证融达”)注册资本调减至10亿元。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东证融达的营业总收入为-183.6万元,净利润-1631.12万元,较上一年度由盈转亏。值得关注的是,年内国都证券、中信证券旗下也有全资子公司曾减资。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此举可能是出于相关机构业务前景不理想、释放更多资源回归主业等方面的考虑。但同时,也建议券商要稳妥考量子公司的未来业务发展,使短期风控和长期投资收益能更有效地结合。

又一家券商子公司减资
7月15日,东北证券公告称,董事会临时会议决议将全资子公司东证融达注册资本调减至10亿元。
东北证券表示,目前东证融达的注册资本为30亿元,实收资本为12.27亿元。综合考虑东证融达发展战略、业务规划及账面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经公司审慎研究决定,拟将东证融达注册资本调减至10亿元,实际减资金额为2.27亿元。据悉,截至2024年末,东证融达的营业总收入为-183.6万元,净利润-1631.12万元,均较2023年末由盈转亏。
针对此次减资的具体原因和对东证融达、东北证券的影响,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东北证券回复表示,本次减资,主要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相关要求,同时综合考虑东证融达发展战略和业务规划,对其资金需求进行评估后作出的决定。
东北证券还提到,本次减资不会改变公司对东证融达的持股比例,不会导致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发生变化,不会对东证融达和公司的经营情况以及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亦不会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未来,东证融达将坚持立足投资本质,着力推动投资项目顺利落地;东北证券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东证融达持续稳健经营发展。
需稳妥考量子公司未来业务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情况在年内并非个例。6月6日,国都证券也曾公告称,决定对旗下全资子公司国都景瑞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都景瑞”)减少注册资本不超过(含)12亿元,减资后注册资本为不低于(含)3亿元。
据悉,国都景瑞此前的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15亿元,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0.52亿元、净利润0.35亿元。国都证券在公告中指出,此次减资是公司基于业务整体发展规划而进行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经营效率。减资事项不改变国都景瑞的股权结构、不会导致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发生变更。
另据天眼查信息,5月27日,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投资”)的注册资本由170亿元减少40亿元,调减至130亿元。5月30日,同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的中信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金石”)注册资本由30亿元减少9亿元至21亿元。中信证券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信证券投资、中信金石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13亿元、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11亿元、4.2亿元。
券商子公司减资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首先,由于过去几年股权投资市场以及并购市场处于相对低迷状态,一些项目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部分券商子公司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业务前景并不理想。其次,券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旗下子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可以释放更多资源回归主业,推动市场发展。另外,从监管风控角度来看,新的公司法出台后,明确自2024年7月起,注册资本需五年内实缴到位,不排除部分券商压降子公司的资本规模也可能是出于财务层面的考虑。
减资后,对券商自身及子公司自身又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券商对旗下子公司减资可能是业绩压力倒逼资源优化,也可能是与业务转型或定位调整有关。此轮券商对相关子公司的“减资潮”更多是一次“战略收缩+资源再平衡”,即用资本减法换取效率加法,同时为未来监管新规下的高质量发展留出资本空间。
“对于券商子公司而言,压降资本金可能会压缩一定的创新业务发展,减少部分投资,也可能会导致公司预期净利润下降,对子公司本身和相关券商自身而言可能会产生中长期的负面影响。若券商要调降子公司注册资本,建议稳妥考量子公司的未来业务发展,使短期风控和长期投资收益能更有效地结合。”王红英说道。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