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一项伟大而美丽的法案》(简称“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美国此前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提前取消,美国新能源产业以及与其相关的国内新能源产业链未来产业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据了解,“大而美”法案取消了多项清洁能源优惠政策,包括提前终止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取消购买电动汽车税收减免等。清洁能源方面,法案将美国太阳能和风能行业气候专项资金被大幅削减,相关税收优惠也出现重大调整,原本持续至2032年的30%税收抵免政策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取消直至2027年底完全取消,即2027年底前未能投产上线的清洁能源项目将无法再享受税收抵免。核电税收抵免将持续到2036年,氢能税收抵免将于2028年取消。
电动汽车方面,根据美国现有规定,满足特定条件的纳税人购置新能源乘用车可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联邦税收抵免,但是,根据近日生效的“大而美”法案,以上税收抵免优惠期将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结束。也就是说,短期内(即在2025年9月30日之前)可能刺激美国消费者在消费税抵免结束前决策提前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但自2025年10月1日起,无论车辆产地或电池成分,美国消费者都不再享有联邦税收抵免。
“法案终止电动车消费税抵免,这一举措将直接导致美国市场电动车购买成本的上升,显著削弱了此前政策推动电动汽车市场的激励,美国汽车制造商,特别是特斯拉、福特等主流车企将会因抵免政策提前终止而遭到销量下滑等影响,而中国的电池供应商企业、中国电池供应商的上游供应商的美国业务和市场均将因车企销量下滑、电池采购量下降而受到影响。”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博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法案缩减清洁能源生产与投资税收抵免、以及先进制造业生产税收抵免的同时,还对“受限制外国实体”设置了更严苛的限制,不仅将中国企业直接列入“受限制外国实体”范围,还通过股权比例、技术合作、资金往来、原材料采购等多个维度设置限制,力图将中国企业及其海外相关实体均排除在税收抵免政策之外。
“这可能导致美国企业或其他国家企业在美国的工厂因担心自身无法取得该等税收抵免资格,从而拒绝从中国供应商包括其控股海外子公司处采购相关设备、原材料或服务等,导致中国企业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同类竞争对手失去优势,在美业务将受到重创。多维度的限制规则,也使得中国新能源企业通过合资或技术授权模式在美设厂模式失灵,中国企业的技术输出模式遭遇系统性封锁。”程博说。
中国某储能行业资深专家指出,上述影响也不仅仅限于中国企业,其他外国企业(包括日韩新能源企业及美国本土新能源企业)的上游供应链如果涉及中国,那么其在美国开展业务也会受限于法案的限制。
据Wood Mackenzie调研报告,由于关税波动限制了从中国采购电池,美国公用事业储能市场或将在2026年因当前政策不确定性而萎缩29%。不过,尽管该行业可能从关税挑战中反弹,但取消投资税收抵免可能导致未来五年预期新增的电网规模储能系统装机量减少16GW。另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市场分析高级副总裁约翰·亨斯利估计,相关税收措施改变将使清洁能源行业负担增加40亿至70亿美元。
“大而美”法案相关影响正逐步显现。近日,美国第三大电池供应商Powin向当地和州政府官员提交了一份可能停止业务运营的通知。Powin在信中解释道,如果“目前的业务状况没有改善”,将在7月28日或之前裁员近250人(包括高管)。铁流电池公司ESS, Inc.近日也对外表示,由于未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推迟或阻止工厂关闭,预计将在三天内关闭其位于俄勒冈州威尔逊维尔的工厂。
中国储能企业也受上述事宜牵连。Powin提交的前述破产申请文件显示,该公司的前三大无担保债权方分别为韩国ACE公司、中国的青岛中集普威和宁德时代。宁德时代去年12月就曾公开披露,包括违约金和货款在内,Powin总计拖欠其4400万美元(约合3.16亿元人民币)。
另一家储能新秀厦门海辰储能或也将受影响。2024年海辰储能前五大客户中两家为美国公司,分别为第一大客户和第四大客户,这两大美国客户合计贡献营收29.7亿元,收入占比约23%。“若美国客户出现问题,将加剧风险敞口。”产业链人士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志青认为,“大而美”法案不仅重塑了美国国内的能源发展路径,也将对全球能源产业布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美国在传统能源上的发力以及对清洁能源政策的削减是一种发展路线的调整,但其对全球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将会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