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1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出席东盟外长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
此次会谈持续一小时左右。王毅外长全面阐述了中方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强调双方应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转化为具体政策和行动。双方同意加强外交渠道及各领域各层级沟通对话,发挥外交部门在推动两国关系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时,探索扩大合作领域。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6月5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指出,校正中美关系这艘大船的航向,需要我们把好舵、定好向,尤其是排除各种干扰甚至破坏,这尤为重要。双方应增进外交、经贸、军队、执法等各领域交流,增进共识、减少误解、加强合作。
另据美联社7月11日报道,鲁比奥在会后表示,“作为两个强大国家,我们(中美)存在分歧,但也存在潜在合作空间。”“本次建设性、积极的会晤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基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向澎湃新闻表示,“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中美双方的高层交往相对欠缺”,而在当前中美关系的背景之下,“加强高层间的交往,避免战略上的误判误解,尤为必要”。
同时他强调,两国外长会面的重要目的,也是首要目的,即如何将两国元首通话的共识落实成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
“无论是双方工作层,抑或是外交及其他部门,只有将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有效推动两国关系实现真正的稳定、向好发展。因此,此类常态化的互动实属必要,这也能在执行层面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筑牢根基。”张腾军说。
这是自特朗普1月重返白宫以来,中美两国外长的首次会面,也是两国间最高级别的面对面接触之一,因此备受外界瞩目,同时各方也聚焦此次会面能否为两国领导人后续会晤铺平道路。
今年1月24日,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王毅表示,两国元首为中美关系指出了方向、确立了基调。双方团队要落实好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保持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到新时期中美两国正确相处之道。
值得注意的是,据美联社、彭博社等多家外媒报道,鲁比奥在会谈后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并与中方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很高”。但他也强调,这“需营造良好氛围并做好成果准备”。他补充道:“虽未讨论具体日期,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会晤极有可能实现......双方都展现出强烈意愿,具体日期尚未确定但已在筹划中。”
彭博社7月11日刊文称,“两国外长之间的积极对话将增加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新华社报道,在6月5日两国元首通话中,习近平欢迎特朗普再次访华,特朗普表示诚挚感谢。
对此,张腾军观察认为,高层交往的开展,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合适的氛围,这依托多项条件,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当前美方在经贸等领域仍试图施加更多限制,这些行为无疑会持续破坏中美交往的环境与氛围。因此,美方应采取更多实际行动,消除障碍。”
尽管此次会面发生在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之际,关税问题也悬而未决,但据美联社报道,鲁比奥表示贸易并非会谈重点。“我不是贸易谈判代表”,他说,“我们当然重视贸易在双边关系中的作用,但本次会谈主要聚焦于其他合作领域。”
张腾军研判指出,综合目前中美各自声明来看,双方强调共识多于分歧对抗,“但美方后续是否会在其他场合就一些敏感议题作出补充表态,仍需观察。”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塔米·布鲁斯在11日会后介绍,鲁比奥在会谈中“强调了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的重要性。此次会谈富有建设性且务实。双方同意探索潜在的合作领域,同时寻求管控分歧”。
张腾军进一步表示,“未来如何有效运用外交通话渠道,使其发挥更务实且具建设性的作用,需要双方共同探讨。尤其美方需付出更多努力,这亦是当前(美方)应与中方对表、审慎思考的重要议题。”
张腾军坦言,“中美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相较于前几届政府时期,当前交往的频度与及时性存在一定差距,这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甚匹配。”
“对此,中方一方面应持续保持开放态度,推进建设性交往,这对稳定中美关系、回应国际社会期待具有意义;另一方面,亦需警惕美方借交往之名谋取国内政治利益。”张腾军说。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