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万元氙气辅助轻松登顶珠峰 人类突破极限的意义还存在吗?

上观新闻 07-03 07:13

只需吸入氙气,或可在一周内冲顶珠峰,时间缩短90%,总费用约合人民币124万元。

何静关注到这则消息是在今年初的一天。她是中国首位无氧登顶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者。彼时,她冒着严寒完成了一天的训练量,“感叹了科技发展”,并顺手将新闻转发到了社交平台。

5月下旬,一支4人组成的英国登山团队在“氙气疗法”辅助下用4天18小时冲顶珠峰。

近日,这条新闻在登山圈内发酵,引发关注。有网友称赞,科技降低了登顶珠峰的门槛,能让更多普通人挑战珠峰;也有网友提醒,氙气属于兴奋剂,此举有悖体育精神。

氙气为什么能让人可以快速登顶珠峰?有了“外挂”,人类还有没有必要不断地去突破极限,创造巅峰?对这些网友关心的问题,记者找到医学、体育、哲学方面的专家,和他们聊了聊。

人均124万元的氙气“外挂”

5月17日,一支平均年龄约为45岁、由四名英国退役军人组成的登山队,从英国伦敦出发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随后,他们乘坐直升飞机前往珠峰大本营。5月21日上午,这支登山队冲顶成功,用时4天18小时。

5月23日,领队嘉思·米勒(Garth·Miller)在社交平台发布了登顶珠峰上图片,表示已完成登顶并安全下撤。

他还解释,在登山前使用氙气辅助是登顶珠峰的重要环节,由一家探险公司支持,人均费用约合人民币124万元。吸入氙气的队员们都没有发生高原反应。团队尝试打破一周内完成登顶珠峰的同时,也是在为退伍老兵们筹集百万英镑的善款。

何静告诉记者,现在大部分从尼泊尔登顶珠峰的登山者会在珠峰登顶窗口期前的7至10周抵达尼泊尔,开始高海拔环境预适应训练。在此过程中,登山者需在海拔3000-7000米之间反复上下多次,每次上升不超过500米/天,耗时长达6-8周。选择南坡攀登珠峰也意味着要在尼泊尔当地住上一段时间,时间、资金成本巨大。等到4-5月的珠峰冲顶窗口期择时冲刺。

此次引发争议的氙气是一种惰性气体。目前氙气主要用于制造车灯,亮度高,照射距离远。

前海军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教授、气体医学专家孙学军介绍,氙气在临床上可用于麻醉,起保护器官的作用。氙气会增加体内一种名叫缺氧诱导因子的转录因子,进而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医学界普遍认为,EPO增加能使红细胞数量的增加,令机体携氧能力显著增加,使人类在运动中获得更多的氧气供应,减少疲劳感,提高反应速度。

2014年,世界反兴奋剂组织(WADA)将氙气列入运动员禁用物质清单。然而,也有部分医学界学者对氙气被列入兴奋剂名录提出质疑。2019年,一项发表在医学期刊《应用生理学杂志》的研究对12名跑步者进行测试,在几周内预先进行氙气吸入的跑步者血液中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有所增加,但从他们的跑步速度、心率和运动中的呼吸情况来看,他们的体能或者运动表现并没有任何改变。

“氙气疗法”是否值124万元的“天价”呢?孙学军表示,因为氙气在地球上属于稀有气体(在大气中所占含量仅为0.0000087%,相当于50立方米容积空气内的氙气含量仅为4毫升),提取较为困难,所以价格昂贵。不过,氙气进入人体后不会发生化学变化,可对氙气进行回收,再补氧纯化重复利用,使得单次治疗成本降低。

总体来看,氙气能否提高运动表现仍有争议,而且,“目前国内无论是商业化,还是学术上,氙气的应用和研究并不广泛”。

孙学军指出,氙气在人体内可能产生一些目前机制还未阐明的改变。氙气或许会成为特殊环境生理学的下一个研究热点,对于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带来进展,造福需要长期在高海拔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群。

“外挂”光环背后,还是训练

今年37岁的何静在关中平原长大。2006年她第一次爬上了高山,从此爱上登山。2012年,她开始计划攀登高峰,并接受系统训练。

10多年来,何静几乎每日都坚持重复、枯燥的训练:清晨5点跑步一小时;午休时负重17-20公斤连爬五六趟50层楼梯;周末则在超长越野跑中锻炼耐力。她的饮食并无科技“加持”,只有朴素的碳水主食。她坚信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让她有了应对极端环境的体能和心境。

2017年,她首次尝试无氧——不携带氧气瓶,攀登8163米的马纳斯鲁峰;2021年因天气等原因冲顶珠峰经历波折后,2022年,她4次上下大本营进行高海拔适应,创造“74天无氧登顶4座8000米高峰”的吉尼斯纪录,其中包括珠峰。2023年,她又完成了5座8000米级山峰的无氧攀登。2024年,她登顶希夏邦马峰,成为中国首位无氧登顶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者。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都说何静拥有“高海拔基因”,所以才能够克服高海拔环境。2023年前后,何静特意做了基因检测,报告显示她的运动能力与普通人无异,且爆发力弱、软组织易伤。何静并不存在什么天赋异禀。

再看今年的这支登山队,他们也并没有因为氙气,而绕开系统训练和周密计划。

何静了解到,这支队伍并非是纯靠氙气“速通”珠峰。首先,四人退伍前是英国特种兵,也就是说他们早就经过了严苛、系统的体能训练,并且他们在抵达尼泊尔前,一直在进行有计划的体能训练和低氧帐篷预适应;第二,领队嘉思·米勒有珠峰冲顶的经历,其他队员也有登山经验;第三,为他们四人背后提供支持的是一家商业机构,而提供向导、夏尔巴人等登山服务的也是尼泊尔当地有经验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团队。

何静提醒,或许是这支登山队身背慈善任务,才把这个足够吸引眼球和话题的“科技与狠活”推到台前,登山队员在人后的努力和严谨的计划也需要被看见。

实际上,登顶珠峰是否配备氙气“外挂”的争议,和攀登时是否要带氧气瓶的争议有相似之处。在登山圈里,有登山者崇尚纯粹,他们认为登山不能依靠氧气瓶这类辅助工作。

在何静看来,登山并非竞技体育。登山,唯一要挑战的只有自己。自己选择“无氧”攀登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一方面是为了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看看自己在无氧的情况下,可以爬得多高。也有登山者出于安全等方面考量选择携带氧气瓶登山。所谓氙气“外挂”则不妨看作“让更多人实现巅峰梦想的辅助罢了”。

有网友担心,因为“外挂”更多人可以攀登珠峰了,普通人能否也去尝试“氙气”外挂呢?“氙气也好,氧气也罢,都是在缺氧环境中维系生命的保障,”何静说,“若把它当成捷径,认为无需系统训练就能直达巅峰,可能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她解释,这类辅助物在体内的作用强度可以看作是一条抛物线,到达峰值后就用可能急转直下,氙气的使用也未成熟,不建议普通人尝试。

人类不能停止超越

何静举例,曾有研究人员预测,人类首个马拉松“破二”,即成绩跑进2小时的纪录或许会诞生在2075年左右。

2019年10月12日,运动员基普乔格以1小时59分40秒的成绩跑完了42.195公里的马拉松,成为人类马拉松“破2”首人,但他的成绩终未能获得国际田联官方认证。事实上,这场创人类纪录的挑战更像是一次科学实验,团队为基普乔格配备了41名顶尖运动员组成的“破风”阵营来开道、特制跑鞋、安排了几乎为直线的平缓道路以及标识速度的汽车“兔子”(记者注:马拉松运动中的配速员)等“理想状态”,以挑战马拉松“破二”的极限。

通过氙气加持来攀登珠峰,与马拉松“破二”挑战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在拓展人类对于挑战极限的想象力。

有网友指出,未成年人登顶高峰将获得“运动健将”称号,任由“氙气外挂”攀登高峰可能会助长这种“作弊”行为。对此,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尹洁认为,大众朴素的观念认为,值得被嘉奖的是人类通过自身努力,在有限性中追求卓越的行为。“氙气外挂”是否作弊,本质上讨论的是“氙气外挂”是否替代了登山者个人努力,以及是否有损于登山作为一种竞技活动的公平性。

当攀登本身不涉及名次争夺、商业利益或荣誉、机会等资源分配时,使用氙气如同高端跑鞋之于马拉松,可以看做是工具选择。而我们人类尝试突破极限,不是为了某一项特定指标数值的突破,而是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人类在不断突破极限的象征意义。

同样在英国登山队冲顶的那几天,5月24日,何静从珠峰北坡,也就是中国一侧,成功登顶珠峰。这一次攀登,何静是带着氧气瓶冲顶的,“比无氧登顶要简单。携带了氧气瓶,也让我的状态变得有底气且自在。”无氧也好,有氧也好,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享受登山的过程,而携带了氧气瓶,也让我的状态变得有底气且自在。

“每个人登的是自己的山,而不是别人口中的那一座。”何静说。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124万元氙气辅助轻松登顶珠峰,人类突破极限的意义还存在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银行股与跨境支付概念股领涨
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 银行股与跨境支付概念股领涨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996评论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取消相关对华经贸限制措施情况答记者问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取消相关对华经贸限制措施情况答记者问
商务部网站 151评论
多家量化私募澄清“高频交易频率限速每秒30次”传言:不实
多家量化私募澄清“高频交易频率限速每秒30次”传言:不实
财联社 1514评论
突发!特朗普发布“关税”大消息!
突发!特朗普发布“关税”大消息!
证券时报网 56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段永平投资理念全整理:不做空,不借钱,不做不懂的东西
8个有垄断特征的股票,全部都被冯柳重仓,牛散冯柳思路清晰
牛市过去十年,总结的三大教训!
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巨力索具封板,大盘收缩量小阳,周五市场行情分析!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