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领湃科技(300530)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湖南衡帕动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衡帕动力”)近日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对湖南衡帕动力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以下简称“警示函”)。
警示函显示,衡帕动力于2025年6月6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卖出在2021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增持的领湃科技84.88万股股票;卖出后,衡帕动力持有领湃科技股份的比例从35.43%下降至34.94%。衡帕动力持股比例变动触及领湃科技已发行股份的35%时,未依法停止交易,仍继续减持领湃科技股份,违反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

“鉴于衡帕动力已于2025年6月9日主动购回违规减持股份10.52万股,且无需上缴价差,湖南证监局决定对衡帕动力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警示函称,衡帕动力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杜绝此类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并于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湖南证监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趁固态电池概念大涨高位减持
6月6日,领湃科技股价最高冲到49.09元,收盘价45.96元,当日涨幅9.12%。乘着固态电池的“东风”,领湃科技当时的股价年内涨幅已超170%。
公开资料显示,领湃科技是一家拥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表面工程化学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新型环保技术、产品、应用工艺及售后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收入为7820.30万元,占比为62.27%。
今年上半年,固态电池等概念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领湃科技曾投入资源进行固态电池研发,2019年至2022年曾获授少量的固态电池相关专利,因而受到市场追捧,甚至多次领涨固态电池板块。
不过,6月6日,控股股东衡帕动力减持后,领湃科技开始不断否认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公司现有产品不涉及相关技术,亦未形成固态电池生产工艺及产线,且没有对外进行前述专利授权,没有固态电池方面的实际应用场景和实际生产能力。”6月18日,领湃科技表示。
在6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中,投资者关心的17个问题中,有10个问题围绕公司的固态电池技术和研发展开,但公司再次以上述口径给予否认。
在领湃科技否认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技术专利后,公司股价加速下跌。7月2日,领湃科技股票收盘价为36.45元,与今年6月10日的最高54元相比,跌幅已超三成。
国资入主难改业绩颓势
领湃科技的前身为达志科技,2023年5月30日才更名为领湃科技。衡帕动力与领湃科技的故事起源于达志科技时期。
2019年9月17日,衡帕动力以5.13亿元,通过协议转让和表决权放弃的形式,获得达志科技16.68%股份,成为达志科技的控股股东。记者查询衡帕动力的股权结构发现,衡阳弘祁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0亿元,持股比例为66.45%,是衡帕动力背后主要的出资方,而衡阳弘祁投资有限公司背后实控人是衡阳市国资委,持股比例为84%。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达志科技前实控人蔡志华夫妇曾承诺:2019年至2021年,达志科技每年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Wind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3043.62万元、-5794.69万元、-12589.54万元,仅第一年完成了业绩承诺。
2021年,衡阳市国资委再度出手。2021年7月28日,达志科技公告称,衡阳弘湘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衡阳弘湘”)以3.63亿元收购湖南凌帕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凌帕”)所持有的衡帕动力的3亿元实缴财产份额。衡阳弘湘是弘湘国投集团旗下企业,实际控制人为衡阳市国资委。
衡阳国资加码投资后,达志科技继续发力电池业务。达志科技在2022年年报中称,公司连续获得上汽通用五菱、江苏吉麦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公司、东方旭能等客户订单,进一步得到了市场认可。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扭转达志科技年年亏损的局面,甚至亏损在扩大。Wind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2.11亿元、-3.96亿元。
地方国资曾两度出手,依旧未能让领湃科技走出亏损局面。如今控股股东趁股价大涨高位减持,甚至因此收到监管警示函,未来公司将何去何从,引发投资者担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