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广东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和信用监管“基层改革创新举措”。
近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上下联动,合力固化企业信用修复“一口受理、一次办成”机制,积极强化信用协同修复、深化信用修复帮扶、优化信用修复服务、创新信用修复模式、探索智慧信用修复,走好信用修复“最后一公里”,做实监管服务“后半篇文章”,鼓励违法失信当事人主动纠正违法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宽松、更温暖的监管环境。2025年1~5月,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累计为560.4万户经营主体修复信用,通过信用修复助力企业融资1.67亿元,释放注册资本30.88亿元。
信用修复助企“十个典型案例”聚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用修复实践,突出彰显了信用修复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威力和作用。“基层改革创新举措”聚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信用监管实践,聚焦经营主体关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充分发挥信用赋能增效作用,健全经营主体信誉机制,使诚实守信成为市场运行的价值导向,推动培育高标准市场监管体系,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基层实践经验和创新成果。
部分典型案例
案例一: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幼儿园获批贷款
深圳市光明区某幼儿园2025年1月因园服抽检不合格受到行政处罚,处罚信息在“信用中国”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导致其4月初申请贷款失败。园方拨打12345寻求帮助。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光明监管局在接收相关咨询工单后,开展接访工作,倾听园方诉求,指导其网上办理并于4月27日完成信用修复,助力其4月28日获批150万元贷款,后续约3000万元的战略融资也进一步提上日程。
案例二:汕头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完成股权转让登记
汕头某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公示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在四川省乐山市登记注册的公司因合并重组需申请法定代表人股权登记变更被拒。该公司随即向汕头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汕头市局“三管齐下”响应企业诉求:一是核对该公司档案、信用记录及目前在汕经营状况,引导其依法办理注销手续;二是查询广东省市场准入信息系统,确定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已不在失信受限名单内,在系统中模拟当事人申请注册登记,确认其当前申请资格合法;三是联系乐山市市场监管局,经沟通,乐山市局认同汕头市局的意见,同意为企业办理登记业务,为企业后续业务开展扫清障碍。
案例三:韶关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皮具有限公司车辆完成年审并恢复在粤港两地的通行
韶关某皮具有限公司因搬迁后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在粤港两地从事客运货运的车辆年审时被驳回,影响企业后续经营。该公司随即向韶关市市场监管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韶关市局辅导其完成“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申请,并于当天将其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助力其完成粤港两地客运货运车辆的年审。
案例四: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黄江分局开展信用修复助力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电商平台验证并恢复网店经营
东莞市某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于2024年底搬迁至新址,但未及时变更公司住所。2025年1月,该公司被市场监管部门以“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为由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导致其自建的淘宝网店交易受限。该公司于3月赴当地政务部门申请变更营业执照住所地址,4月7日向东莞市市场监管局黄江分局申请信用修复。经核查,黄江分局依程序受理了申请。4月8日,该公司信用修复申请审核通过,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其淘宝网店继续经营。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