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再好的行业,杠杆高风险就会很大。所以降杠杆是必须的。”“以后不会再去那么多的城市……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运营业务和能力在未来这两三年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6月最后一个工作日,融创中国股东周年会如期召开。此前两届股东会,融创中国董事局主席孙宏斌都是在线上参与,这次他终于亲临现场,回答股东的疑问。
一位参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两年很少在公开场合见到孙宏斌,这次的观感是,“瘦了,白头发多,但气色不错。”
今年年初,融创完成了境内债的二次重组。境外债二次重组目前进展顺利。同时,融创的项目处置、交付等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中。
前述股东说,相比公开披露的内容,孙宏斌并没有带来更多增量信息。他的现身,更多是对公司战略的确认,并给股东吃下定心丸。
作为最早启动境内外债务重组的大型房企,融创的化债进展快过不少同行。因此,融创股东会的整体情绪比较乐观。但不少股东长期持有融创股票,近年来损失惨重。孙宏斌的出现,能在多大程度上安抚投资者,恐怕仍有疑问。
尽管化债进展顺利,但2024年,融创的归母净利润仍处于亏损状态,且已连续四年亏损。今年前5月,融创实现销售额16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5%。
债务重组只差“临门一脚”
此次股东周年会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融科中心的融创中国总部召开,这处物业由融创于2016年从联想手中收购。
融创中国发轫于天津,2017年将总部搬到北京时,曾将此处作为过渡总部。不久后,又搬至位于东直门的“使馆壹号院”。
2023年,身陷债务泥潭的融创决定从“使馆壹号院”撤出,品牌、融资等部门搬回望京融科中心,其余职能部门则撤回天津。
6月30日上午,孙宏斌现身股东大会时,现场响起一片掌声。与他同时出现的,还有融创行政总裁汪孟德、首席财务官兼公司秘书高曦。
过去两年,孙宏斌都没有亲临股东大会现场,仅从线上接入,2023年的股东会,他甚至没有发言。在涉及债务重组的会议上,他也以线上的形式接入。
融创的现金流危机于2021年浮现,2022年上半年出现公开债务违约。此后,他们便投入债务重组的工作中,并于2023年1月完成了160亿元境内债的展期。当年11月,融创通过“债转股+发新票”的方式,完成百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
化债期间,孙宏斌深居简出,将主要精力放在公司事务上。但在一些公开场合,他也会做出反思。
2023年3月,融创召开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并以音频形式向投资者直播。孙宏斌在会上反思,出现债务危机的原因,在于执行“三道红线”不够坚决。“虽然也强调稳健和利润,但是追求规模的惯性,让我们在投资上过于乐观和激进。”
他还说,在公司管理上,也存在着权力过于下放等问题。
一位资产并购届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时融创正在推进第一轮债务重组,孙宏斌唯有深刻剖析,才能打动投资者。
近两年,楼市复苏进程不及预期。包括融创在内,不少房企纷纷启动对债务的二次处置。去年11月,融创公布境内债二次重组方案,涉及10笔债券,总金额面值为154亿元。通过四种方式,预计降债比例超50%。该方案于今年初获批。
融创对境外债的二次重组于今年启动,拟将总规模约95.5亿美元的境外债务全部转股。这也意味着,融创的境外公开债有望清零。至6月20日,该方案已获得75%的债权人支持。
在法院裁决债务重组案时,75%的投票率是重要门槛。融创的境外债重组召集聆讯将于9月15日在香港高等法院召开,在完成相关法庭程序后,这一方案将正式落地生效。以此计算,距离融创完成债务二次重组,只剩下不到80天。
投资者普遍认为,债务重组进展顺利,是孙宏斌现身股东会的主要原因。此时他更有底气面对股东。
“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在债务重组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此次股东大会更多谈及公司发展的问题。
有股东问道,未来会采取怎样的措施以保证公司长远发展。孙宏斌坦言,“不管是再好的行业,杠杆高风险就会很大。所以降杠杆是必须的。”
通过项目出售和债务重组,融创已经实现了杠杆的压降,公司规模也大幅缩水。
2021年,融创实现了近6000亿元的销售额,规模冲进行业前三,土地储备面积2.54亿平方米。到2024年,融创的销售额降至471.4亿元,缩水超九成;土地储备面积下降一半,为1.28亿平方米。
在此期间,融创将区域公司化整为零,减小管理半径,并削减了区首的管理范围,如今分为九大区域及河南公司。
孙宏斌称,在开发业务方面,融创将集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核心一二线城市,把产品做好,“不会再去很多城市”。
对于项目的处置,管理层透露,融创很早就着手处置旗下项目,去年开始进行彻底梳理,一项一策,推动项目层面的债务重组和资产盘活。
去年以来,融创已经为重庆湾、北京融创壹号院、天津梅江壹号院二期、武汉桃花源等项目引入资金,并化解存量债务风险。较早引入资金的上海外滩壹号院项目,则在上海楼市回温过程中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
在房地产开发业务之外,经营性业务也在按部就班地推进。除独立上市的融创服务外,文旅项目的运营也开始贡献收入。融创还于去年9月成立“而今资本”平台,旨在切入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领域。
孙宏斌说,“集团的运营业务和能力,在未来两三年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前述参会者认为,总体而言,孙宏斌在给股东释放信心。因为不少股东长期持有融创的股票,这几年损失惨重,有股东对此表示出不满。孙宏斌无法左右资本市场,只能尽量释放公司基本面的利好消息。
尾声阶段,有投资者问最困难的时候是否已经过去,孙宏斌回答,“肯定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