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37家券商这类产品,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券商中国 06-30 11:02

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步入收官阶段。

今年时间过半,券商对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的处置节奏明显加快。近期,多家券商密集发布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的处置计划,其中,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募基金公司,并将产品注册为公募基金,已成为主流处置路径。

6月28日,国投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证资管”)宣布拟将旗下3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安信基金管理。同日,中金公司宣布,旗下的中金进取回报大集合、中金安心回报大集合的存续截止日由2025年6月30日延长为2025年11月30日,且公司与中金基金协商一致,推动将产品管理人变更为中金基金,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目前37家券商机构存续150余只券商参公大集合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为3549亿元,其中11只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产品均为货币型。

节奏加快

又有券商旗下资管将参公大集合产品陆续转移至同一股东旗下基金公司管理。

6月28日,国证资管公告称,为进一步落实《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证券公司大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适用〈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操作指引》)的要求,国证资管将在旗下参公大集合到期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资产管理合同的约定,在切实保护现有份额持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对各产品进行妥当处置。

目前,国证资管旗下存续4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存续到期日均为2025年9月30日。国证资管拟在到期日前将安信资管天利宝货币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安信资管瑞安30天持有期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安信证券瑞鸿中短债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3只产品采取变更管理人的处置方案,将上述3只产品的管理人变更为安信基金并变更注册为公募基金。另将安信资管瑞元添利一年持有期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转为私募资产管理计划。

目前,在参公大集合产品的处置途径中,若券商自身或资管子公司无公募牌照,则需将产品转至股东旗下持牌公募基金公司、转型为私募产品或进行清盘。

2023年7月,国证资管递交了公募管理人资格申请正式获证监会接收,并在2024年3月获证监会一次书面反馈意见,至今仍未获公募牌照。对仅剩的4只参公大集合产品,国证资管选择了将其中3只产品转至公司股东国投证券参股的安信基金,1只基金则转型为私募资管产品。国投证券是安信基金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3.95%。

同日,中金公司宣布旗下的中金进取回报大集合、中金安心回报大集合2只产品的存续截止日均由2025年6月30日延长为2025年11月30日。与此同时,在公告中,中金公司也公布了集合计划后续方案:公司已与中金基金协商一致,共同推动将集合计划管理人变更为中金基金,并注册为公募基金。

此前,中金公司旗下的中金恒瑞大集合、中金新锐大集合、中金精选大集合均于6月18日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批复文件,准予集合计划变更注册为中金基金旗下公募基金。

公募牌照成关键

2018年,资管新规配套法规《操作指引》要求券商资管业务的参公大集合产品向公募改造,对标公募基金进行管理,并给出了过渡期安排。

囿于历史原因,不少参公大集合产品仍然存续。

目前,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有多种方式满足合规要求,一是管理人取得公募基金管理人资格,二是将管理人变更为公募基金机构(须为持股、控股、全资基金公司),三是产品变更为私募产品,四是清盘。

据了解,多数券商希望获得公募牌照,在不变更管理人的情况下进行改造,没有公募牌照的券商因对公募牌照抱有期许,曾对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进行多次延期。不过,截至目前,仅有10余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这些公司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较为容易转型为公募基金。

202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促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公募基金牌照制度,适度放宽同一主体下公募牌照数量限制,支持证券资管子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依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2023年,招商证券资管、兴证证券资管等2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分别在7月24日、11月8日获批公募业务资格。目前招商证券资管旗下已无参公大集合产品。兴证证券资管正加快变更节奏,如兴证资管金麒麟恒睿致远大集合在6月24日宣布将存续期延长4个月,直至2025年10月31日。

彼时,不少业内人士期待券商获批公募业务资格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不过,2024年至今无一家券商获得公募牌照,券商获取公募牌照速度放缓。证监会官网显示,截至最新数据,有4家券商资管子公司在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的进程中,即广发证券资管、上海光大证券资管、国证资管和国金证券资管。

随着过渡期临近结束,部分券商逐渐放弃等待公募牌照,对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改造或清算。如国证资管部分参公大集合产品转至同一股东旗下的安信基金;广发证券资管拟将旗下多只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广发基金管理;华安证券拟将旗下部分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给控股子公司华富基金管理;中信证券资管拟将旗下全部19只参公大集合计划移交至华夏基金管理。广发证券资管将广发资管全球精选大集合产品进行清算,也有部分参公大集合产品变更为私募资管产品。

或迎来收官

目前37家券商机构存续150余只券商参公大集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规模为3549亿元,其中11只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产品均为货币型。

中信证券资管、海通资管、光大证券资管和广发证券资管旗下均有超10只参公大集合产品未改造完毕,其中大多数正处于整改进行时。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机构目前未公开披露改造的具体举措,而只是在参公大集合存续期到期前延长存续期。有市场人士分析猜测或因利益分配以及牌照等因素造成管理人积极性不高。

据悉,这些产品类型由“参公大集合”变更为“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对产品投资运作无实质影响。产品可以较好地实现平稳移交。不过,在券商将参公大集合产品转至旗下公募机构后,相当于把自己的业务拱手让人,基金经理一般由公募机构安排接管,管理规模及收入归属公募团队,对原团队造成规模以及收入损失。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这些参公大集合产品在今年仍未能进行改造,或将面临清盘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监管部门并没有像以往大规模批准大集合产品延期至2025年年末,从最新公告来看,不乏参公大集合产品仅被延期5个月,至2025年11月30日。这或意味着监管决心在今年对参公大集合产品改造进行收官。

以中金安心回报大集合为例,该参公大集合曾将存续截止日逐年调整为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2月31日、2025年6月30日。6月28日,该参公大集合又将存续截止日调整至2025年11月30日,并在公告中首次披露了拟变更管理人为中金基金的计划。6月23日,平安证券现金宝现金管理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宣布存续期限截止日调整至2025年11月30日。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倒计时!37家券商这类产品,加速退出历史舞台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新华社 8评论
特斯拉夜盘股价大跳水!特朗普突然“发飙” 炮轰马斯克!“你拿的补贴比谁都多”!
特斯拉夜盘股价大跳水!特朗普突然“发飙” 炮轰马斯克!“你拿的补贴比谁都多”!
证券时报网 145评论
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界面新闻 95评论
被指IPO“运动式受理”?6月最后一天受理飙至41家 单月150家 真相来了
被指IPO“运动式受理”?6月最后一天受理飙至41家 单月150家 真相来了
财联社 53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红利搭台 题材活跃 有个坏现象
早盘观察:上升途中的盘中整理不用慌,下午看回升。
三部门放利好晚间四大消息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2025投资半年报
7月。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