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拳、踢腿、闪避……多次过招后,钢铁碰撞的闷声在擂台上响起,一台人形机器人应声倒地,让人惊叹的是,它迅速重新站了起来——这是近日举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格斗擂台上发生的一幕。七年前,《这!就是铁甲》里贴地厮杀的铁甲还带着“硬碰硬”的莽劲儿,如今,擂台上1.3米高的宇树G1机器人已能流畅完成多种格斗动作。不过,聚光灯也照见了它们的窘迫:挥空的拳头、缠斗时滑稽的“拥抱”……
这是继今年4月半马比赛后,人形机器人领域又一场“战力”比拼,今年8月和12月,还将有另外两场机器人赛事相继上演。由不同城市主导的机器人比赛轮番上阵,源于各地政府将其视作新质生产力的竞技场,并期待引发产业聚集效应。然而,如今看来充满违和感的比赛,恰似人形机器人产业如今发展的缩影,当资本、政策和全民的关注如潮水般涌来,这些钢铁身躯的力量仍然不够强大,暴露出的技术缺陷和行业乱象尚待改善。
铁甲进化中的技术突围
2018年,优酷和爱奇艺的两档综艺节目《这!就是铁甲》和《机器人争霸》,让机器人格斗以及背后的铁甲文化走入大众视野,7年过去了,机器人格斗不再局限于贴地的小型机器,而是升级为了真正的人形机器人。
这场《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展示了当前人形机器人一些亮眼的技术优势,比如被击倒后5秒内自主起身,比人类还要敏捷,在承受高频打击后仍能保持动作连贯性,本体被一拳击中后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
但就和上次的半马比赛一样,整个过程暴露了人形机器人的一些技术缺陷,尤其是动态运动控制与实时感知的不足:如经常对着空气挥拳或者踢腿,站着的机器人被摔倒的机器人绊倒,两个机器人在缠斗当中意外卡住等。
网上的争议声此起彼伏:“这不像格斗,倒像遥控玩具打架!”而更多人发出感叹:“看!它站起来的动作比我还利索!”
相较于上个月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有多支队伍参赛的“盛况”,这次的格斗比赛更像是宇树机器人单方面的表演秀,因为四个参赛机器人都是宇树的G1机器人。
自今年春晚一舞成名,宇树机器人就成了“香饽饽”,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京东商城,宇树科技自营店里,G1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一千台,不过现在只能预约无法下单,客服表示预售60天左右发货。至于今年整体销量如何,《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宇树科技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给出回复。
此前据媒体报道,宇树科技早期投资人、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透露,宇树科技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保持盈利状态,而宇树科技市场负责人之后回应表示信息属实。
宇树机器人在租赁市场更是火爆,今年2月份,宇树人形机器人日租金基本在1万元以上,有1.1万元的,也有1.6万元的。不过在5月27日,记者从某二手交易平台了解到,宇树机器人的租赁价格相较于2月份已经出现大幅下滑:当时日租金达到1.1万元的租赁方,现在给出的价格是7000元-8000元,租的时间越长价格越低;当时日租金达到1.5万元的租赁方,现在给出的价格是5000元-1万元,主要根据执行内容和时间来调整价格。
至于租金下调的原因,其中一家租赁方的客服告诉本报记者,是因为市面上的机器人增加,不像2月那样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就降了。
或许是多年盈利让宇树科技有了资本底气,在今年这泼天热度下,该公司并未进行新的融资。天眼查数据显示,宇树科技成立至今已完成9轮融资,最新一轮还是在去年9月。
赛事背后的现实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赛事还未完。8月15日至17日,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近日,众擎机器人宣布,全球首个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2025年12月在深圳启动首赛季,后续以每季度一赛季的频率持续举办。
这些比赛背后,除了媒体和机器人厂商,还有各地政府。今年4月的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由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浙江总站和技术局主办;8月将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联合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参与联合承办;“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是由众擎机器人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英雄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宣布的。
顺福资本创始人李明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地政府积极举办机器人赛事,主要基于三重考量:一是提升城市在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二是通过赛事平台发掘和培育本地优质机器人项目;三是搭建招商引资的有效渠道,吸引全国优秀机器人企业落地发展。“这种以赛促产、以赛招商的模式,正是当前各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推手,也是今年机器人赛事集中涌现的根本原因。”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则指出,这些比赛不仅有助于引发机器人产业聚集效应,还能带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比如赛事运营、场地租赁、设备供应、安保服务等,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如赛事组织、技术维护、裁判、研发工程师、生产技工、销售服务等。
对于机器人厂商来说,这种赛事也是拉动销量、吸引融资的好机会。在上个月的半马比赛中,松延动力的机器人获得第二名,据媒体报道,5月11日,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宣布N2机器人订单突破1000台,之后很快 N2机器人的总订单规模达到2000台以上。
而今年,“具身智能依然是整个创投行业的热点。” 李明顺说。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国内具身智能领域已发生83个投资事件。
当然,张毅对本报记者强调,这些赛事也暴露出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和行业乱象。“在技术层面,续航能力、运动稳定性和交互性能等核心问题仍然突出,这些挑战需要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来突破。与此同时,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团队缺乏原创性技术,只是将机器人作为融资噱头,而非真正投入研发。这种功利化倾向若不加以遏制,可能阻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要让机器人产业真正走向成熟,必须回归技术创新的本质。”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