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会两年后,江西艾芬达暖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艾芬达”)终于在5月26日提交注册。

根据招股书(注册稿,下同),艾芬达是一家专业从事暖通家居产品和暖通零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卫浴毛巾架系列产品和温控阀、暖通阀门、磁性过滤器等暖通零配件。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吴剑斌任艾芬达董事长、总经理,直接持有公司7.08%股份,其持有控股股东润丰电子99.00%股权,通过润丰电子持有公司36.92%股份。吴剑斌直接或间接拥有公司44.00%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上市路一度暂停
因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被罚案件波及,艾芬达的IPO进程一度被迫按下暂停键。
去年5月13日,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大华所”)因涉造假案被重罚,其服务的多个IPO申报企业也遭到连累,其中就包括艾芬达。
虽大华所此次违规遭罚与艾芬达并无关系,但大华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艾芬达IPO推进遭遇暂停。
2024年5月27日,艾芬达因需更换申报会计师,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五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深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2024年8月2日,因艾芬达已完成申报会计师更换,深交所恢复其发行上市审核。
艾芬达表示,公司本次融资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130万套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技改升级项目”“年产100万套毛巾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系基于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业务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制定,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扩大业务规模,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此前公司产能利用率出现下滑,艾芬达实施募投项目必要性一度受到深交所关注。根据最新招股书,报告期内公司卫浴毛巾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00%、93.15%、93.15%;暖通零配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9.06%、80.93%、90.58%,均持续上涨。
逾九成营收来自海外
招股书显示,艾芬达的卫浴毛巾架等产品属于新型采暖散热器,受气候、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较普及。公司与Kingfisher(翠丰集团)、Travis Perkins(塔维博金集团)、Wolseley(沃斯利)、OBI Group(欧倍德)、Kartell UK等欧洲知名建材产品、卫浴产品、暖通产品的批发商、零售商、品牌商等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艾芬达营业收入分别为7.62亿元、8.30亿元和10.50亿元,主要来自于卫浴毛巾架和暖通零配件两大系列产品。净利润分别为9,311.01万元、1.64亿元、1.18亿元。

此外,艾芬达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财务数据,还预计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1亿元,净利润2,479.77万元。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营收为4.9亿元至5.1亿元,同比增长4.26%至8.52%;预计净利润为5,502.07万元至5,726.64万元,同比增长24.74%至29.83%。
报告期内,艾芬达卫浴毛巾架各年营收占比分别为55.16%、55.11%、56.68%,暖通零配件占比分别为37.94%、35.62%、37.47%。

值得注意的是,艾芬达销售区域较为集中,卫浴毛巾架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为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
报告期内,外销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90%以上。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92.37%、92.42%、95.53%,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
其中来自英国的销售收入占比在60%以上,且公司提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的业务收入还将主要来源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
这同时代表着艾芬达面临着汇率波动风险。公司产品出口主要以美元、欧元及英镑等进行结算,期内因外汇结算产生的汇兑损益分别为-834.61万元、-1,144.67万元和-642.34万元。
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根据招股书,期内艾芬达直接材料占产品营业成本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7.44%、62.00%和66.05%,公司生产产品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铜材等,原材料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公司主要产品成本会产生较大影响。
报告期内,艾芬达来自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0.49%、45.77%和43.05%,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公司前五名客户多数为全球知名的建材产品、卫浴产品的批发商、零售商,包括Kingfisher(翠丰集团)等大型优质建材零售商。如果该等客户的产品需求或主要采购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此外,截至2024年12月31日,艾芬达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9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7.93%,占比相对较高,且公司主要客户均为境外知名卫浴品牌厂商或建材批发零售商。
艾芬达称,虽然境外客户资信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支付能力,但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客户自身经营状况波动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客户资信状况突发恶化,继而导致公司面临应收账款增加而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