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高文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文化创新创造的图景》为题作了发言。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新月异,而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高文认为,这也深刻影响着文化建设,文化与AI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已成为席卷全球的时代潮流,不仅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课题,更是我们在迈向文化强国征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的核心路径。
他认为,人工智能已经发展到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阶段,数据、算法与算力三者结合,奠定了当今深度神经网络的基础。自2006年至今近20年,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判别式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两次浪潮,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将是协理式人工智能或者叫辅助性人工智能。协理式人工智能以智能体(AI Agent)为典型代表,具备完整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就属于AI Agent,推动AI从虚拟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自主交互,反映了AI技术从“软件智能”向“具身智能”的延伸。
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统文化“动起来、传下去、走出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创造,催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场景、新范式、新业态。文化建设同样也能引导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文化价值观也为人工智能注入“灵魂”。相生相促对通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以及新型文化发展范式重构都具有深远意义。
高文建议,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脉搏,推动文化与科技相生相促。
一是要全方位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力度,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保护文化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
二是要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人工智能在文化理解、情感感知、创意生成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高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应用的精准性和效能。
三是要从需求出发拓展AI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探索开发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各个环节的应用场景,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商业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科技产业集群。
他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们必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精准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加快形成推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新动力,为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筑牢基础。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