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刚过,天气逐渐变热,清凉经济也随之升温。这个夏天,消费市场正呈现有趣的两极分化:一边是冰淇淋市场告别“雪糕刺客”时代,5元平价产品重归主流;一边是中医茶饮异军突起,成为年轻人的养生新宠。当“消费降级”遇上“健康升级”,今夏的解暑方式将经历怎样的变革?
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发现,从传统冷饮的理性回归,到中医药文化的现代演绎,消费者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寻找属于自己的清凉——有人坚守童年的绿豆冰棒记忆,有人尝试中医馆的养生茶饮,还有人追捧奶茶店的新式解暑特调。在这个逐渐炎热的季节里,你的消暑选择是否也在悄然改变?
冰淇淋市场回归理性
随着夏季消费旺季的到来,冰淇淋雪糕市场正呈现明显的“消费降级”趋势。金融投资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曾经引发热议的“雪糕刺客”现象已明显消退,取而代之的是5元左右的平价雪糕的全面回归。在成都市的各大商超冰柜中,传统口味的雪糕产品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消费者首选。
金融投资报记者观察到,主流产品价格带集中在3元至8元,其中5元价位的产品销量占比最高。曾经动辄二三十元的高端雪糕明显减少,部分品牌通过推出迷你装、家庭装等方式降低了单价。
从口味上看,绿豆、红豆、香草、巧克力等经典口味重获消费者青睐。创新口味的产品相对较少,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怀旧情怀的传统产品。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冰淇淋相关现存企业达4.12万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比17.96%、16.13%和15.29%。从国标行业分布来看,冰淇淋相关现存企业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
从注册量角度来看,2024年冰淇淋相关企业注册量达4043家,截至目前,2025年已注册冰淇淋相关企业2204家,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占比21%、18.4%和15.4%。
尽管冰淇淋市场回归平价,但夏季解暑消费并未降温,奶茶店成为今年冷饮市场的创新主力,多家连锁品牌推出了应季新品。如茶百道推出木姜子系列,“木姜子爆柠檬”“木姜子香芒果”“木姜子醒橄榄”等;喜茶首创推出“去火纤体瓶”,更迎合年轻消费者的尝鲜需求。
总体来看,今年冷饮市场的两大趋势是“性价比”和“健康化”。一方面,消费者更倾向于平价、经典的冰淇淋和奶茶产品;另一方面,低糖、零卡、鲜果等健康概念产品增长明显。
传统养生理念受追捧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理念,而夏季消暑茶饮的流行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相比传统冷饮,中医茶饮不仅能清热解暑,还能调理身体,避免过量摄入寒凉食物带来的健康隐患。
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访成都多家医院和中医馆发现,不少医疗机构都推出了降暑茶饮包。这些茶饮包在口味和用料上各有特色,主流材料包括菊花、金银花、茉莉花、决明子、柠檬、山楂等。
目前市面上的中医茶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自营的药房配制的茶饮。这类产品使用的中药材更为丰富,除解暑功能外,还推出了滋阴补气、养阴生津等茶包,含有麦冬、百合、党参、黄芪等药材,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公立医院有售。另一类是中医馆或药房销售的三方公司生产的茶饮包,用料相对简单,如菊花、柠檬等。
价格方面,医院销售的药饮更具优势。如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楂荷消暑茶,每袋1.91元(内含4小包),乌梅荷叶饮每袋3.25元(同样为4小包),折算后每小包价格在0.5元至1元之间,而线下普通茶饮价格普遍为每包3元至5元,线上茶饮制品单价多在1元至2元。
“夏季是养生好时机。我体质不太好,中医建议少吃冰品以免伤脾导致湿气上行,建议用茶饮代替冰淇淋和奶茶。”一位消费者表示。
对于购买偏好,消费者分为两派:一部分认为医院茶饮药材更丰富,功效更好;另一部分则更看重口感,认为“在养生效果相近的情况下,会选择更好喝的果茶茶包,毕竟这不是治病。”
在记者采访中,部分消费者表示,如果医院茶饮能改善口感,他们更愿意选择专业医疗机构的产品;另一部分消费者则认为,只要能达到基本的养生效果,更愿意选择风味更佳的市售茶包。
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中药养生在消费市场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年轻群体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他们青睐中药饮品及养生服务,这不仅推动了中医馆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也促进了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中药养生市场的活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健康需求完美结合的体现。
杨怀玉预计,随着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和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这一市场将持续扩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