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博弈下的外贸企业

金融投资报 05-27 00:00

关税的阴霾虽已暂时散去,但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挑战依然存在。

“从2018年起,我们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已经做好了准备。”浙江温州制鞋企业德赛集团总经理张文杰坦言:“毕竟订单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必须主动破局。”

金融投资报记者从多家外贸企业获悉,早在7年前,不少外贸企业对出口业务都有了较为长远的规划,由单一市场转向全球布局,并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本报记者梅婧文/图

A

扩大“国际朋友圈”

2025年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双边部分关税暂停90天,这让太平洋两岸的商家们立刻沸腾起来了。

“我们有接近一半的产品都是出口美国的。”佛山一家灯具企业的销售经理黄伟光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由于前期关税问题,我们积压了近两百万元的货物。当时我们和美国客户一直在想各种办法都没有解决问题,等协议达成后就赶紧发货。”

互降关税后,美国消费者疯狂下单、中国商家抢单发货的火爆情景正在一一上演。

据央视新闻,贸易追踪机构Viz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和中国互降关税之后,在美国下单的从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输预订量飙升近300%。Vizion战略业务发展副总裁本·特雷西表示,截至5月5日的7天平均预订量为5709个标准集装箱,而截至5月14日的7天平均预订量飙升277%,至21530个标准集装箱。

热闹之下,亦不乏冷静思考。“严格来说,虽然这波关税降了,但降的是最后那波91%的关税,今年2月份起就开始陆续加了20%的关税,我们这边算下来关税依然在40%左右,对企业来说,还是挺有压力的。”一位市场人士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

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外贸企业对后续追加订单依然比较谨慎,同时也在全力拓展国际市场。

“毕竟窗口期就90天,货物还要在海上漂一个月,之后会是什么情况都不清楚。所以,我们把此前的订单出货后,现在还在磋商中,后面的不确定性太大了。”黄伟光表示。

张文杰则指出,随着关税的下降,物流成本却在不断上升。“关税降了以后,大家都在集中出货,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目前关税情况叠加物流成本,导致客户对新订单也有顾虑。”

张文杰透露,即使受关税因素影响,高端类产品的客户多数还是会在中国下单,中低端类产品更多则是考虑海外厂商。“现在我们都是平常心,毕竟经历了好几次关税战,从中也受到不少启发。”

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早就有危机意识的德赛集团目前已设立了迪拜、俄罗斯等分公司,深耕欧洲、南非等新兴市场,同时还与多个国际品牌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今年我们的欧线(欧洲市场)的出口增长是最快的,虽然也有基数原因,但未来欧洲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扩大。”

“美国市场消费能力强、批量大,仍然是主要市场,但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在重点开拓欧洲、中东、南美等市场。最近我们已经参加了好几次境外展会,和当地的机构对接。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扩大朋友圈,规避单一市场的风险,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一位来自广东的外贸人士阿孟如是表示。

B

大力开拓国内市场

除了扩大国际“朋友圈”,加紧布局国内市场、探索内外贸一体化也是外贸企业选择的突破点。

早在202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便印发了《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助推内外贸市场渠道对接。进入2025年,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企业与地区共同推动的长期战略。

据了解,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期出台了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一揽子”政策,除了把更多外贸优品纳入“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外,还在全国启动了“外贸优品中华行”等活动,切实帮助企业打通内销堵点,推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协调发展、顺畅切换、相互促进。

与此同时,众多电商平台、零售商超也密集发声,将多举措助力中国优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搭建出口转内销的“高速通道”。

4月11日,京东宣布针对外贸企业推出2000亿元专属扶持计划,帮助销售困难的外贸企业打开国内市场。此外,还将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全渠道营销为外贸企业搭桥铺路,加快打开销路。

“其实不少外贸企业都是全套生产链,产品也很有竞争力,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只有部分产品适合外贸转内销,因为国内外的产品规格、消费习惯乃至文化等都有差别;二是国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一些品类的产品可能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分析道。

尽管如此,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到,外贸企业依然将国内市场作为重点目标,推出适应国内消费市场的自主品牌。“无论如何,国内市场高达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基数是非常吸引人的,整体消费水平即使只提高一点点,都会有很大的空间。”上述人士表示。

“做代工和做品牌是两套逻辑。后者需要直面消费者需求,且自主品牌的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会需要五年、十年的时间。”张文杰对记者表示:“做品牌就相当于一次重新创业,需要激情,在思维、组织等方面也要改变。”

据悉,2020年,德赛集团就将工厂生产线搬入直播间,开始为自主品牌带货。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的德赛官方旗舰店粉丝数量已经超过200万。除了发力线上渠道外,德赛集团还重点布局线下实体店,为品牌发声。目前,其第一家实体门店已在温州瑞安开业。

“未来十年是做品牌的最好时机。”张文杰表示,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随着国货品牌的兴起和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发展自主品牌正当时。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前做代工拿订单的小日子“虽然不错”,但没有议价权,一旦出现机会,品牌商都会来杀价。相比之下,建立自主品牌时间较长,但对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设计研发能力,乃至服务等综合实力都会有明显加持,有助于提升整体竞争力。

C

延伸“微笑曲线”

值得关注的是,在金融投资报记者的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国内许多外贸企业,正在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进行攀升。

微笑曲线是一种产业战略理论,即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地集中在两端: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则相对较低。因此,企业若要提升自身的附加价值,单纯地停留在组装和制造的底部位置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寻求向曲线两端的跃升,无论是向左端(即研发和技术)迈进,还是向右端(即品牌和服务)拓展。

“中国的制造实力还是挺强的,即使是代工也会有溢价情况,其原因就在于稀缺性。”张文杰直言不讳地说道:“如果产品没有稀缺性就是正常的利润,薄利。但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的产品,我们就有主动权,因为这是别人取代不了的。”

张文杰透露,德赛集团目前正和北欧一个国家的品牌达成合作,打造高端特种鞋款。“这个鞋款我们出厂价在40美元以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利润了。”

溢价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据介绍,目前德赛集团拥有高达300人的研发团队,其通过特种纤维等新材料打造出的具备防砸、防水多种复合功能的安全鞋款,不仅远销海外,而且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实现个性化定制,“这个鞋款非常受欢迎,每年的增长也比较快,这是我们2020年布局的一个项目。”德赛集团行政副总经理李刚介绍道。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沿海的一些外贸企业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越南等地,那么,目前的外贸产业生态情况如何?

“被转移走的产能基本都是以低端为主,中高端生产线很难转走,比如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这个是很难被替代的。当然,也有些工厂会想办法把低端产线留在国内,是全套产业链,实力也比较强。”外贸人阿孟向金融投资报记者介绍:“还有服务这一块。一些‘出海’比较早的企业,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当地比较熟悉,有一些人脉,就开始做服务方面的生意,比如帮后‘出海’的企业对接国外市场的客户,或是在生产这一块对接产线、落地服务等。”

另一位外贸人士则表示,目前行业发展模式已经从OEM(代工)向ODM(代设计)以及OBM(品牌营销)转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制造业是非常强的,有些品类的产品质量甚至是最好的,毕竟不少企业都具有全产业链自主研发生产能力,而且我们的跨境供应链实力不错,这两点国外也是承认的。但我们的品牌影响力比较弱,要想形成自己的品牌号召力,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经历此前的工厂“出海”热潮后,一些做中高端产品的企业开始筹谋品牌“出海”。

“东南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在东南亚有一些布局,目前在等待一个好的契机。”张文杰表示,时机成熟时将会考虑借助云南辐射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寻找品牌“出海”的新机遇。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原标题:关税博弈下的外贸企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新华社 911评论
商务部回应中美经贸磋商新动向:敦促美方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 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
商务部回应中美经贸磋商新动向:敦促美方停止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 共同维护日内瓦高层会谈共识
央视新闻客户端 188评论
美国决定将吊销中国学生签证 外交部:歧视性做法戳穿所谓“自由开放”谎言
美国决定将吊销中国学生签证 外交部:歧视性做法戳穿所谓“自由开放”谎言
澎湃新闻 124评论
EDA集体爆发!相关概念股梳理
EDA集体爆发!相关概念股梳理
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59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午后大盘风云走向(周四)
快速解套的方法
精准,多头反击水到渠成!
午评:市场风格转变,关注确定性机会!
我的仓位这两天逆势上升明显,今早卖出后,目前仓位为45%。操作节奏如此,午后将继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