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人民币大消息,拉升
5月26日早间,在岸、离岸人民币拉升,盘中一度升破7.17关口。
其中,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5月26日先后升破7.18、7.17关口,截至发稿最高升至7.1615,创下2024年11月中旬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开盘报7.1700,随后升破这一关口,截至发稿,又重回7.17上方,盘中一度升至7.1674,同样创下半年来新高。
消息面上,2025年5月25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和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与印度尼西亚银行行长佩里·瓦吉约签署了《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关于建立促进双边交易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
本次谅解备忘录是对双方于2020年9月30日签署的《关于建立促进经常账户交易和直接投资本币结算合作框架的谅解备忘录》的拓展和升级,将双方本币结算合作范围从经常账户和直接投资扩展至包括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全部交易,在两国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促进支付联结,进一步推动本币在双边交易和投资中的使用,促进两国货币金融市场合作。
美元指数持续走低
周一亚盘早盘,美元指数最新价报98.82,跌幅为0.30%。
美元指数上周遭遇重挫,全周累计下跌1.85%,最终收于99.09,创下三周以来最低水平。
消息面上,周初穆迪意外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发市场对美国36万亿美元巨额债务负担及特朗普减税法案财政影响的深度担忧,美元应声下跌。周五特朗普再次升级贸易争端,威胁对欧盟商品加征50%关税,并拟对非美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征收25%关税,这一激进贸易政策导致美元遭遇新一轮抛售潮。
分析师指出,在财政赤字扩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双重压力下,美元短期内可能延续弱势。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元指数连续第二周显著下跌,反映出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美国资产的吸引力。随着市场避险情绪升温,部分资金正转向黄金等传统避险资产。
未来怎么走?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强主要有两个因素牵动:一是美元贬值推动了人民币对美元的被动升值,市场对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增加的悲观预期加剧,导致近期美元指数再度大幅走低,正在推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普遍升值;二是近期国内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增强了国内宏观经济抵御外部波动的韧性,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内在支撑。
王青判断,未来人民币更可能出现和美元走势相反的双向波动过程,但波动幅度比较小,相对其他主要货币来说,人民币走势将更为稳定。
正信期货分析指出,从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和贸易政策格局来看,在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的背景下,美国经济滞胀风险难以迅速解除,美联储尚未开启全面降息政策,美国股债汇三杀的情形或长期、反复化,美国经济例外论逐渐动摇,意味着美元美债避险能力走弱、美元资产组合吸引力下降,非美货币和资产的吸引力上升。另外随着美国经济边际放缓、美联储年内降息预期或逐渐落地,中美利差预期边际收窄、美元指数走弱,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同时,正信期货提醒,若美联储开启全面降息周期、扭转美元信用预期,叠加国内经济复苏驱动偏弱,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依然存在,股市或震荡走强。中长期来看,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区间7.0-7.3内双向波动的概率较大。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