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吴蕾)作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的碰撞,更展现了新赛道上孵化出的多元商机。从指尖艺术到虚拟世界、从非遗活化到消费场景重构,这些细分领域的探索正以“文化+科技”为支点,撬动百亿级市场。
文博会上,来自江苏东海县的手工穿戴甲成为焦点,在江苏展区高达4米的裸眼3D展陈中,穿戴甲是其中的“主角”之一。“这款穿戴甲的灵感来源于《清明上河图》,采用微雕技法,在甲片上绘制出汴京盛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据介绍,在连云港东海,匠人们将掐丝珐琅、剪纸、漆器、绒花等非遗元素,与清明上河图、十二生肖、斗彩蟠桃提梁壶、秋操杯等传统元素完美融合,让每副甲片都成为兼具艺术性和传播力的全新文化载体。这个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的“世界水晶之都”,将传统水晶加工技艺与穿戴甲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跨境电商将产品卖向全球。
文博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基于大模型的AI应用,如自动剪辑视频、生成旅行日志等功能,用户仅需输入文案,系统即可智能匹配画面并完成剪辑,大幅提升内容创作效率。这类技术可应用于AI旅拍场景,为游客提供“一键生成旅行大片”的服务。
小鸟看看科技推出的PICO混合现实一体机,已应用于敦煌莫高窟等文旅场景。游客通过VR设备可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并与虚拟导游互动。
文博会首次开设的“创意工坊实践体验区”,吸引了大量年轻群体参与木雕、珐琅等非遗制作。这些“小众即大众”的赛道,正通过细分领域的创新,深度融合科技与文化,重构消费场景与产业生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选择。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