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王文嫣)5月21日,第三届国际港航物流暨多式联运(上海)展览会(ISL Expo 2025),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开幕。这是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后举办的第一场国际物流专业展会。港航物流企业人士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外贸企业对海运的需求迅速反弹,港航物流产业链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发挥作用,助力外贸出口畅通。
行业形势突变外贸行业抢抓出货
上海航运交易所5月16日发布的最新集装箱运价报告显示,中国到美西基本港口的运价一周上涨744美元至3091美元/FEU(40英尺标准箱),涨幅达到31.7%;中国到美东基本港口的运价一周上涨734美元至4069美元/FEU(40英尺标准箱),涨幅达到22%。
上述数据直观表明,随着近期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成果,市场信心提振,贸易商纷纷抢抓时间窗口集中出货,短期内形成货物出运高峰。
浙商报关的一位业务负责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从报关环节来看,近期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量迅速回升,无论是出口企业还是海外客商都希望加紧发货节奏。
“有的外贸企业4月中下旬并未停产,所以有一定的库存可以随时装船。”货代企业上海晴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晨向记者介绍,最近一周,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运价水涨船高。由于外贸企业纷纷加快在90天的窗口期加紧装船出货。他预计到6月份市场对舱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运价也将随着供求关系变化再度大幅上涨。
国际航运公司也纷纷重新调整中美航线的运力部署。根据以星航运最新的船期表,有一班船将于5月23日从厦门出发,宣告ZX2美西快线重新启动。以星航运首席执行官Eli Glickman表示,正在重新调整其网络。海洋网联船务(ONE)宣布将在Premier Alliance(航运联盟之一)提供的北美西海岸航线服务进行升级,新增航线PS5首航班轮计划于6月5日从青岛出发。另据从事中东、非洲、东南亚等航线业务的货代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合作的多家班轮公司正在将其他市场的运力调至中美航线,导致这些航线的运力收缩,运价也随之出现上涨。
“面对制度性不确定与政策反复,航运市场短期内仍将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Drewry(德路里)中国区咨询师汤子安表示,4月以来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航运公司逐渐从跳港空班转变为停航绕道,“绕道式”运营或将成为当前地缘政治背景下的新趋势,另一方面航运公司或抓住窗口期进行提价尝试。
港航物流企业多措并举助力出口畅通
“由于需求恢复叠加部分企业存在抢运的心态,最近舱位已较为紧张,不排除后期出现供需形势更加紧张的状况。”唐山港合德海运有限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的船队提供快运服务,集装箱船从中国到美西仅需13天,成为不少抢运企业的选择,而当前大型航运公司中国到美西的运输时间普遍在15天至18天。
“贸易商集体抢运导致全球航运市场运力紧张、运价上涨等问题凸显,给外贸企业供应链稳定带来挑战。”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北美市场是中美贸易的核心枢纽,旗下子公司中远海控集运针对美西南、美西北、美东美湾推出差异化产品:美西南以10条航线覆盖中国及东南亚日韩港口,优化AAC航线,加挂洋浦港,形成“东南亚-洋浦-美西南”中转通道,提升区域货物周转效率;美西北以5条航线覆盖中国港口,提供到王子港的快速交货服务;美东美湾以10条航线构建多元服务,通过AWE4航线加挂洋浦港,实现东南亚与美东快速转运。
来自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港口物流企业的业务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由于近期国内到美国的出口业务增加,海铁联运等业务的需求跟随增加。从合肥等城市发运的“新三样”货物可在15小时内到达港口。
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表示,当港口拥堵成为物流效率提升的瓶颈,中远海运集运将目光投向“海铁联运”,通过布局内陆节点、创新运输模式、深化数智应用,推动港口功能向广阔内陆延伸,构建起“海上枢纽港+内陆无水港”的立体化物流网络。当前,长三角地区的“丹阳模式”成为海铁联运创新标杆。集运首次采用的“包舱制+天天班”运营模式,可实现8小时直达上海芦潮港,较传统散列需要2~3天的运输时间,效率优势十分突出;创新推出的“一口价”计费方式,将铁路与拖车费用合并计价,整体物流成本较公路运输降低20%~30%。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更让企业在工厂完成装车即可视为进入港口作业流程,显著提升供应链前端效率,成为制造业走向海外的“黄金通道”。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