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变脸 董事长“秀肌肉”能否扭转困局?

理财周刊-财事汇 05-20 17:00

75岁董事长亲自带货抗衰胶囊为哪般?

5月8日,科伦药业(002422.SZ)董事长刘革新出现在一个广告视频中。视频显示,刘革新以“75岁刘先生”的“赤膊”形象出现,并配有文字“没有不可能”。

据悉,刘革新代言的产品为科伦药业旗下川宁生物的一款叫做“麦角硫因”的生物提取物,产品宣称具有抗衰功能。

董事长亲自下场,自然引起了关注,市场自然也将这番“大胆”操作与科伦药业的业绩联系在了一起。

此前4月,科伦药业相继发布了2024年财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科伦药业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更是几近腰斩;而在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业绩已出现显著滑坡。

科伦药业曾以“输液大王”闻名市场,不过近年来,输液业务贡献营收增速逐渐放缓。

为摆脱对输液业务的依赖,科伦药业开启多元化转型,分拆出川宁生物(301301.SZ)和科伦博泰生物(06990.HK)两家子公司。但如今,这两家子公司也面临各自的困境。如今董事长亲自代言又能否为新产品打开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5月19日收盘,科伦药业报收34.96元,总市值558.68亿元,市盈率(TTM)为22.40倍。

输液业务首次被反超

一季度营收、净利双降

科伦药业创立于1996年,以输液产品起家。随后科伦药业成功抓住大大小小的历史机遇,成为了国内输液龙头,并于2010年上市。上市之后,科伦药业便谋求在输液业务基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同时启动原料药、仿制药以及创新药业务转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逐步形成“科伦药业+川宁生物合成生物)+科伦博泰生物(创新药)”的三力驱动的发展模式。

图源:科伦药业2024年财报

4月29日,科伦药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大跌29.42%至43.9亿元;归母净利润腰斩式下滑43.07%至5.84亿元,这是科伦药业近五年以来首次如此“开局不利”。与此同时,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也大降超六成,仅为4.5亿元。

而2024年科伦药业的业绩就已经显露颓势。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科伦药业实现营收218.12亿元,同比增长1.67%;归母净利润为29.36亿元,同比增长19.53%,营收、净利数据双双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但在实现最高纪录的同时,其增长速度的衰减也颇为明显。2024年,科伦药业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较2023年同期分别骤降11个百分点与25个百分点,均是自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分季度数据来看,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业绩便已出现较大下降,单季营收为50.24亿元,同比锐减12.03%;归母净利润为4.65亿元,同比下滑5.65%。

拆分科伦药业的业务结构,输液业务板块的营收下滑是业绩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2024年科伦药业过去的“顶梁柱”业务板块——输液业务贡献了89.12亿元,同比下降了11.85%,仅占比40.86%,而这也是非输液业务板块首次销售占比超过输液业务板块。

图源:科伦药业2024年财报

输液板块的营收自2019年达到历史峰值104.60亿元后便不断下降,仅在2023年回到百亿元水平之上,2024年甚至跌破了90亿元,成为自2018年以来最差水平。

而原因在于近年来输液行业政策调整的冲击。

一方面,国家推行“限抗令”等政策,严控门诊输液率,直接压缩行业需求;另一方面,集采常态化导致输液产品价格承压,严重影响了该板块的毛利率表现。

2024年,公司输液产品销售量同比下滑0.7%至43.47亿瓶/袋,毛利率则同比下滑了3.83个百分点至60.16%。

而自上市以来便积极转型布局的非输液业务,即仿制药、创新药业务终于开花结果,成为业绩的主要支撑。2024年科伦药业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同比增长13.73%,占比达到47.22%。

然而,即使非输液业务表现亮眼,也只能堪堪抵消主营业务快速下滑的负面影响。2024年科伦药业的医药制造板块同比仅增长0.24%。如此艰难的平衡很难维持,到了2025年,公司营收便发生了大幅下滑。

核心子公司转型迟迟无果

一季度业绩大滑坡

母公司增长乏力,科伦药业自然谋求破局,此次董事长代言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5月14日,刘革新通过公开信正式表示,将抗衰老赛道作为继大输液、抗生素、创新药之后的“第四次创业”,称其目标是“共建抗衰老事业的生态平台”。

科伦永年官方账号曾在4月发文,通过引用知名杂志、大学研究等成果,详细列举了麦角硫因的功能或辅助功能,包括延缓衰老、告别失眠、帮助记忆力“回春”、皮肤逆袭“焕新颜”、抑制骨关节炎进展、降低冠心病、卒中、心血管死亡率和总死亡率等。

不过业内人士却对麦角硫因的效果持谨慎态度。

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表明,麦角硫因在抗氧化、神经保护等方面具有潜力,但大规模人体试验数据仍然有限;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麦角硫因的药效机制及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仍需更多临床数据支持。

作为科伦药业的核心子公司之一,负责合成生物的川宁生物因此受到了市场的关注。

川宁生物成立于2010年,最初为科伦药业负责抗生素中间体业务的子公司,于2022年分拆上市。但近年来,“限抗令”等政策使抗生素市场逐步萎缩。

因此川宁生物在2019年力图转型合成生物学赛道,制定了“生物发酵”与“合成生物学”双轮驱动战略。然而直至2024年,合成生物学产品在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仅为0.74%,这或许也是刘革新亲自下场的原因之一。

图源:川宁生物2024年财报

2024年,川宁生物实现营收57.58亿元,实现毛利润20.95亿元,占科伦药业总毛利润的比例为18.6%。财报显示,川宁生物为科伦药业贡献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加3.3亿元。

但2025年第一季度,川宁生物的业绩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其营收12.97亿元,同比减少14.85%,归母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减少18.2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6亿元,同比缩减57%。

川宁生物能否转型成功从而反向带动科伦药业,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资本的嗅觉更为灵敏。2024年财报中,川宁生物的前十大股东中,寿光市易行投资、寿光市惠宁驰远投资等多家机构减持了川宁生物的部分股票。

此外科伦药业的高管也发生了一些变动。2025年2月,科伦药业发布公告称副总经理王亮因个人原因离职。王亮自2005年加入科伦药业,是公司老将;而在 2024年,她刚解锁了2.5万股限售股,年薪高达120万元。为何在此时选择离职,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公司后续战略执行和运营稳定性的担忧。

图源:公司公告

科伦药业能否借力此次“出圈”营销一举转型成功?毕竟,从传统药企跨界到大健康领域,并非易事。而75岁董事长刘革新的亲自站台,究竟是一剂强心针,还是只是一时的噱头?这一切都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文章来源:理财周刊-财事汇
原标题:科伦药业2025年一季度业绩大变脸,董事长“秀肌肉”能否扭转困局?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北交所突然大异动!发生了什么?
北交所突然大异动!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网 403评论
深夜爆雷!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比特币创历史新高
深夜爆雷!美国遭遇“股债汇三杀”!比特币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623评论
高位股需谨慎!年内84只翻倍股 最高市盈率近2400倍
高位股需谨慎!年内84只翻倍股 最高市盈率近2400倍
证券时报网 151评论
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
中国网信网 23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大家早上好
交大铁发
午后市场风云走向(周四)
具身智能革命,从工厂到家庭的机器人应用浪潮与载货机器人的崛起
连续5年保持高成长的股,A股只有38个,看完名单我找到规律了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