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险需厘清权责边界

经济日报 05-19 05:47

在车企加速推进“智驾平权”战略的背景下,智能驾驶汽车保险作为新兴保障产品引发行业关注。去年以来,极越、鸿蒙智行、阿维塔等车企相继推出智驾险服务,通过专项保障覆盖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相关事故损失。当前,车企销售的智驾险多被定位为增值服务,而非传统的保险产品,年均数千元的费用标准与权责争议使其陷入发展困局。

有消费者质疑车企布局智驾险的动机,认为其将智驾系统缺陷导致的赔偿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同时又能依托理赔数据优化算法模型,是在转嫁技术缺陷责任,车企才是隐形的被保险人。另外,首年免费、次年续费的策略也备受诟病。许多消费者认为在已有交强险和三者险的基础上,额外购买智驾险增加了经济负担。

权责认定体系的缺位是争议的主要症结。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尚未建立智能驾驶事故中“人机责任”的划分标准,导致事故双方常就“系统失灵”与“操作失误”各执一词。更关键的是,车企对驾驶数据的垄断性掌控,加剧了定责不公风险——既作为涉事方参与定责,又独享原始数据留存权限,这种“双重身份”引发公众对数据真实性的担忧。当前,智驾险部分承保范围与传统车险“设备故障”条款重叠,存在明显的重复投保现象。

智能驾驶技术迭代正重塑传统车险逻辑。在“人机共驾”模式下,保险精算面临三重挑战:风险主体从驾驶员转向智驾系统、技术快速迭代导致风险变量激增、多方责任链条缺乏认定标准。由于风险评估由人转向了智驾系统,且智能驾驶技术发展迅速、风险变化大,增加了定价难度。在人机共驾情形下,责任链条涉及多方,缺少统一的责任认定标准,理赔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技术鉴定和数据支持。

构建智驾险良性生态需多方协同破局。政策层面,应加快明确不同级别自动驾驶的责任划分边界,建立事故鉴定技术标准与数据监管机制,避免责任认定的模糊与争议。行业层面,建议由车企、险企、技术服务商及第三方机构共建数据共享平台,共同搭建智能驾驶保险定价体系,提升定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智驾险不应止于损失补偿,更需向风险预防进化。目前,部分车企开始探索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实时监测用户智驾行为数据,对规范使用者给予一定的保费返还,推动保险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防控”。

尽管当前智驾险仍存争议,但作为智能驾驶时代的风险对冲创新,其发展进程将倒逼法律体系完善与行业生态重构。只有建立数据透明、权责对等、动态适配的保障体系,才能真正护航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原标题:智驾险需厘清权责边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中国与东盟十国全面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
商务部网站 224评论
4万亿资产大爆发!固态电池产业流量持续攀升
4万亿资产大爆发!固态电池产业流量持续攀升
证券时报网 449评论
美国企图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 中方回应!
美国企图全球禁用中国先进计算芯片 中方回应!
商务部网站 870评论
中毅达:如后续公司股票交易进一步出现重大异常 公司将依规申请停牌核查
中毅达:如后续公司股票交易进一步出现重大异常 公司将依规申请停牌核查
第一财经 809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终于快结束了
黄金大涨 妖股停盘 晚间四大消息
新抱团预期。
机会分享:微盘指数新高,当初买的基金怎么样了?
全部A股只有这38个公司连续5年保持高增长,这才是成长股龙头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