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加速,保险IT企业正处于产品化、智能化转型与保险行业IT投入收缩的艰难期。
保险IT头部公司的中科软(603927.SH)近期发布2024年财报。作为国内保险IT解决方案市场的龙头企业,中科软长期占据市场份额首位。不过根据2024年财报,公司保险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5.31%,毛利率下滑5.65%,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5.76%,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46.34%,净利润首次出现同比增速为负。
针对如何扭转业绩颓势,中科软方面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将在巩固保险IT业务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对非保险IT业务领域的开拓,促进保险IT和非保险IT业务的协同发展。
此外,记者注意到,中科软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中也表示:除了进一步提高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在内部管理上公司将加强成本管理和现金流管理,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甘玉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保险科技企业的盈利核心在于技术深度嵌入业务场景(如核保、理赔、风控)、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如新能源车险UBI、健康险定制等),以及大保险概念生态协同下的规模化输出(如MaaS平台、联合体)。
主业下滑调整业务结构
中科软第一大股东为北京科软创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3.45%、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根据公司2024年财报,中科软在国内保险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和IT服务商相关竞争力评估中连续多年均排名第一(数据来源:IDC/CCID),业务涉及保险领域和非保险领域的IT解决方案。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6.71 亿元,同比增长2.59%。分行业看,公司的保险IT收入为30.47亿元,同比下降15.31%。非保险行业客户IT收入占比提升,其中非保险金融IT、政务IT和医疗卫生IT行业具有较高增速,分别为32.43%、20.38%、37.31%,营业收入分别为6.85亿元、12.86 亿元、4.08 亿元。
分业务类型看,软件类业务(包括软件产品及定制软件开发等)收入为49.89亿元,同比下降5.14%,整体软件类业务毛利率为29.53%,同比下降6.10%;系统集成类业务收入为16.67亿元,同比增长 35.67%。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
利润上,受客户IT预算调整,系统集成类业务收入占比提升及软件类业务毛利率下滑的影响,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55 亿元,同比下降45.76%;扣非净利润为3.46 亿元,同比下降 46.34%。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25.80%,同比下降5.65%。
针对部分险企IT投入收缩原因,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向记者表示,一是2024年保险行业整体处于深化转型阶段,部分险企为适应市场和监管变化,将资源更多地倾向于核心业务的优化和其他关键业务领域;二是部分保险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为了降本增效对IT支出进行了压缩;三是过去几年保险行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大规模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果。2024年部分险企可能放缓了新项目的启动,更多地是对前期投入的系统和平台进行优化整合、深化应用。
记者注意到,面对2024年的业绩滑坡,中科软也在加快进入非保险金融、政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的IT市场,实现全年非保险IT 业务实现收入 36.09 亿元,同比增长 24.86%,并进行海外业务的开拓, 与泰国SVOA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剑指东南亚智慧保险市场。万得数据库显示,中科软2025年以来中标的项目共计331项,其中涉及非保险领域的为324项,成为主要业务来源。
同时,根据财报,中科软通过注重现金流的经营策略,全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82.28亿元,同比增长27.09%,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12.49 亿元,同比增加538.70%。
甘玉涛向记者表示,保险科技公司进入非保险领域谋求增长,其本质是经营战略方向的选择,大部分保险科技企业选择进入的诸如医疗IT、政务等领域,是针对“大保险”概念的布局,特别是再保险市场主体的科技应用更加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软在上述业绩说明会中提出:在现有的“产品+实施”解决方案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咨询顾问服务业务,打造“咨询+产品+实施”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
对于上述发展战略在组织架构、人才配置、业务流程环节的具体做法,中科软向记者透露,公司将强调产品和专业服务收入增长,对专业服务进行分类和分级引导,引导业务部门努力提高高技术服务比例;完善对内外部的深入动态分析,制定出公司营销总战略以及针对性强的战术;针对价值链形成岗位分工,不断培养全面型项目经理并强化执行能力。
AI变现尚处早期
监管层面,《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行业平均保险信息技术投入需占营收的比率超1%,其中大中型险企超过1%,小微型险企超1.8%;并设定线上化率、自动化率等量化目标。《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营销服务、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水平。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管理,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灾备水平。
郑磊表示,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中国保险科技市场规模突破5800亿元,预计到2030年保险科技市场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7%,这表明保险数字化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远未达到饱和状态。生成式AI、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保险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行业共识在于,生成式AI在保险产品设计、定价、销售、理赔等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化,能够实现更精准的风险评估、更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推荐、更高效的理赔服务等,推动保险数字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近年来多家险企正在推动核心系统云化、AI嵌入核保理赔、数据驱动精准定价等业务环节。例如中国人寿推出的重疾险风险评估,AI核保通过“人机对话”可在1分钟内在线完成核保告知。中国人保车险的定价,根据每个车主和车辆信息综合定价等。
记者注意到,中科软近年来也在加快AIGC应用多场景落地,参与研发保险行业数智化应用。2024年,中科软基于MaaS平台推出了“中科文澜”大模型及算法,已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备案,并有专门研发、销售和实施团队负责AI相关产品业务的落地及实施。此外,根据公开信息,中科软已联合华为打造保险核心业务系统解决方案,并在2025年开始投入建设灾害保险与风险减量新体系。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近期对保险科技公司进行了调研,在他看来,无论是售前产品咨询、售后理赔,都可以基于大模型技术进行人工替代,很多第三方保险代销机构已经借助AI技术实现盈利了。由于大模型技术整体还处于非常早期,商用场景还远没有打开,对于保险科技公司来说仍有较大机会。
在甘玉涛看来,随着互联网保险兴起,保险科技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的技术比拼转向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传统险企通过开放合作巩固地位,科技巨头以平台优势渗透全链条,创业公司则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未来,AI驱动的效率提升、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及全球化布局将成为竞争核心。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