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审计格局生变 “非标意见”成退市风向标

中国经营网 05-17 02:36

A股市场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审计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因审计机构被罚,而选择改聘审计机构的企业数量创历史新高,“非标准审计意见”(以下简称“非标意见”)与退市的关联愈发紧密。

当一年一度的年报披露季画上句号,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意见也备受瞩目。根据Wind数据,剔除8家尚未按时交出年报“答卷”的企业之后,5403家上市公司中,有191家在2024年的年报审计中收获了“非标意见”;A股公司审计意见类型中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比提升至96.5%,再创历史新高。

另一边,头部审计机构普华永道因遭巨额处罚连丢大单,导致审计市场格局重塑,原先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包揽的超30亿元的审计市场中,安永以15.65亿元收入逆袭登顶。

与此同时,20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长牙带刺”倒逼审计质量提升,“非标意见”成退市风向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加速运转。

“非标意见”同比下降7.3%

2024年,“长牙带刺”“严监严管”的风暴席卷审计圈,普华永道、大华、天职国际等多家头部会计师事务所被处以“资格罚”和天价罚款。

数据显示,2024年,财政部组织各地财政厅对2362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检查,同比增长9.3%,对231家会计师事务所和514名注册会计师作出了行政处罚。

今年2月,证监会网站发布了两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因在江苏舜天(600287.SH)和中利集团(002309.SZ)的审计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天衡会计师事务所被证监会分别罚没513.58万元和4450.85万元,合计金额接近5000万元。

2024年,两项关键政策的实施标志着A股市场监管进入一个新的严格阶段。《关于强化上市公司及拟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推进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通知》的发布,以及中国证监会随后推出的《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共同构成了被市场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的政策框架。

新规要求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这一要求促使企业加大审计投入,显著提升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新规还进一步严格了强制退市标准,并拓宽了多元化的退出渠道。

“非标意见”也会成为企业退市的风向标。根据《股票上市规则》,若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其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若次年审计意见仍未改善,则可能被终止上市。

除了财务审计意见之外,根据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版退市新规,连续三年被出具内控“非标意见”也可能面临强制退市。

*ST中程(300208.SZ)2024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5年修订)》第10.3.11条第三项和第五项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于近日收到《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从2024年报审计意见类型来看,在“非标意见”中,有72家上市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99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公司数量为20家。从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来看,大致可划分为财务造假、关联方资金占用、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等类型。

相比于2023年的 206家企业被出具“非标意见”,今年的“非标意见”数量下降了7.3%。受访人士分析,这反映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在持续改善。“非标意见”占比呈下降趋势,陷入经营困境的上市公司将破产预重整作为风险出清的新通道。

不过,2024年创业板和北交所首次全面实施内控审计,这一变化导致市场上新增了155份内控“非标意见”。具体来看,38家企业内控被出具“否定意见”,5家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12家被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记者梳理发现,在2024年年报审计中,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非标意见”数量最多,达到20份。立信所位列其次,出具了16份“非标意见”。天健、信永中和以及中审众环分别出具了14份、13份和12份“非标意见”。

目前,20家2024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的企业,已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据媒体梳理,目前有20家企业最近三年(2022 年至 2024 年)连续三年内控报告被出具“非标意见”。比如,*ST工智(000584.SZ)因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审计范围受限等问题,连续三年财务报告收到“非标意见”,触发退市条款,已收《终止上市事先告知书》。

值得一提的是,*ST高鸿(000851.SZ)财报审计意见为“无法表示意见”,但内控审计报告却是“标准无保留意见”,这在业内人士看来,暴露了内控与财务报告脱节的风险。

据记者梳理,整体来看,审计机构出具“非标意见”的核心原因包括:无法判断业务的真实性和相关会计处理的恰当性、完整性、准确性,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立案调查结果影响难以判断,审计范围受限,内部控制缺陷等。

受访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非标意见”与退市的关联愈发紧密,使得上市公司更加重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审计行业格局的变化促使上市公司选择更加优质的审计机构,而那些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退市风险。这有助于推动 A 股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市场的整体质量。

多家上市公司改聘审计机构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总体情况中提到,截至2025年4月22日,共有62家事务所向中注协报备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机构变更信息,涉及上市公司1110家。有460家表示,是因上市公司业务发展或审计需要;有312家表示,是按照《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行轮换;有241家表示,是前任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年限较长或聘期届满;有36家表示,是原审计团队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2024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告,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其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来自审计独立性与客观性需求,例如,万科(000002.SZ)、汇金通(603577.SH)和栖霞建设(600533.SH)均公告提到,根据《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选聘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的规定,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不得超过8年,因此选择更换审计机构。

存在个别公司判断原审计机构业务繁忙或人员不足,因此更换会计所的情况。比如,*ST恒立指出,原审计机构永拓会计师事务所因业务繁忙、人员不足,无法承接更多业务,因此改聘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

另一方面,由于原审计机构被暂停业务资格而被动选择更换会计所。2024年,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因涉嫌违法违规被暂停相关业务资格,导致上市公司不得不更换审计机构。例如,大华、天职国际、普华永道和亚太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业务资格,影响了大量客户的审计安排。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A股市场披露了超过5400份年度报告,审计费用总额突破97亿元。审计费用超过百万元的企业共有3336家,61家审计费用破千万元。在众多企业中,审计费用最高的是中国银行(601988.SH),达到了1.89亿元。工商银行(601398.SH)紧随其后,审计费用为1.86亿元。建设银行(601939.SH)和中国平安(601318.SH)的审计费用也均在亿元档位,分别为1.41亿元和1.1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4家企业审计机构均为安永华明。

记者注意到,尽管2024年普华永道因陷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案被罚,多家企业纷纷改聘会计所,但包含美的集团(000333.SZ)、顺丰控股(002352.SZ)在内的多家大型上市公司仍选择续聘。

而在被处罚之前,普华永道营收连续多年霸榜。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改聘公告,不难看出,普华永道丢失的大单被安永、毕马威、德勤为代表的三大会计师事务所“鲸吞”。

截至2025年5月7日,“四大”会计所共为京沪深上市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告出具审计报告371份,审计费用合计达到30亿元。其中,安永华明凭借154个项目、15.65亿元审计费用,排在首位。毕马威华振以127个项目、9.9亿元审计费用紧随其后,德勤华永和普华永道中天位于第三、四位。

前述371份意见中,367家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被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4家上市公司2024年财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居然智家(000785.SZ)和荃银高科(300087.SZ)被出具“保留意见”。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型会计所被罚后,其原有的优质客户资源被其他未受处罚的审计机构所承接。例如普华永道因恒大审计质量受质疑,客户出于防范风险纷纷换审,其市场份额被安永和毕马威等集中接单。这使得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在短期内发生了较大变动,打破了以往相对稳定的格局。

“大量企业改聘审计机构,使得审计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未受处罚的大型审计机构为了争取更多客户,可能会在服务质量、审计费用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中小审计机构也看到了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纷纷加大市场拓展力度,整个行业的竞争程度显著提升。”柏文喜分析。

受访人士表示,随着审计行业格局的优化,审计质量的提升,投资者对 A 股市场的信心可能会得到增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帮助投资者作出更加明智的投资决策,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作者:郭婧婷
原标题:严监管审计格局生变 “非标意见”成退市风向标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点阅读
周末要闻汇总: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周末要闻汇总: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新规落地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66评论
芯片突传重磅!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影响多大?
芯片突传重磅!英伟达将调整对华芯片出口 影响多大?
券商中国 576评论
中信证券: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
中信证券:市场对于公募考核新规以及回归基准行业配置的讨论存在一些误区
人民财讯 154评论
并购简易审核程序来了!有望12个工作日内拿到批文
并购简易审核程序来了!有望12个工作日内拿到批文
券商中国 737评论
打开东方财富APP查看更多内容
24小时点击排行
两大题材吹爆了 下周会否涨停潮
大利空!25股高管减持,41个核心股东减持,13个控股股东减持
游泳600公里,明白的五个道理!
点评一只比窦娥还冤的股票
周末大雷,10个芯片股集体减持,大基金董事长都清仓,真化债牛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写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