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汤立斌)“一季度我国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量日均增速25.7%,印证了算力基础设施快速扩张。同时,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0.4%,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增长6%,凸显了高端制造业向产业链上游攀升的趋势。”安永亚太区工业与能源行业联合主管合伙人、大中华区能源与基础设施主管合伙人朱亚明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他看来,当前,科技和消费领域用电量快速上涨,本质上是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表现,其背后有两个核心推动力:一是数字经济爆发,二是消费模式转型。此外,在各地促消费政策刺激下,批发零售业用电量增长10.3%,消费新业态如AI、云计算等推动互联网服务用电激增,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3140万辆形成的充换电需求,共同构建了“科技+消费”的用电增长新范式。
朱亚明认为,总体来看,用电结构“轻量化”是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下一步需要政策和技术“双管齐下”:一边通过绿电交易、储能补贴等机制让清洁能源更“好用”,另一边需引导企业用技术创新降低能耗,把用电增长真正转化为发展动能。
回顾今年一季度我国能源发展情况,朱亚明认为三大亮点值得关注。首先,可再生能源主导地位确立,结构性突破显著。一季度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超九成,风电与光伏总装机首超火电达14.8亿千瓦,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的22.5%,首超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总量,标志电力系统进入“绿电主导期”。
“其次,传统能源稳供与清洁技术突破并行。一季度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均稳步增长,保障供应,新型储能装机翻倍达7376万千瓦。氢能2024年产消全球第一,产业链自主化能力持续提升。”朱亚明说,此外,政策的多项创新也激活了市场活力。
放眼全球,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度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在AI算力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上,朱亚明认为,AI算力发展与能源消耗的矛盾本质是技术革命与资源约束的博弈。他提到,国际能源署(IEA)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达4150亿度,占全球用电量的1.5%,过去五年年均增速达12%,到2030年预计翻倍至9450亿度。
朱亚明表示,电力需求激增将对电力系统带来极大挑战,全球预计约20%在建数据中心面临电网接入瓶颈,需加速电网投资和区域布局优化。同时,AI的飞速发展也会为能源系统各方面带来优化潜力,例如电网管理、工业节能、油气勘探优化等。未来,关键在于平衡算力扩张与能源系统韧性,通过算法硬件协同创新、绿电规模化应用及产业政策引导,推动AI从“耗能黑洞”转向能源系统优化助力。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