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发布2024年年报,披露了管理层重大调整信息:原董事长王航因工作原因卸任,拥有国有大行与民营银行复合背景的朱韬拟接掌帅印。这家由新希望、小米、红旗连锁等产业资本共同孕育的互联网银行,在成立的第八个完整财年交出了营收破60亿元、资产规模超千亿元的答卷,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4年至今,多家民营银行进行了董事长、行长或副行长级别的高管调整。在这轮调整中,多位新任高管都具有丰富的银行、互联网金融从业背景,这将对民营银行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转向产生哪些影响?
新网银行换帅,新任董事长任职资格待监管核准
日前,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披露2024年年报。报告显示,该行原董事长王航因工作原因,于2024年6月起不再担任董事、董事长及专门委员会职务。公开资料显示,王航曾长期任职于新希望集团体系内,并深度参与新网银行的筹建工作,其任期贯穿了该行从初创期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阶段。
接替王航的是具有丰富银行业从业经验的朱韬。公告显示,该行已选举朱韬为新任董事长,其董事长任职资格尚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核准。
履历显示,朱韬早年在中国银行系统深耕多年,历任中国银行浦东分行行长、上海分行副行长、苏州分行行长等职务,后转战民营银行领域,出任上海华瑞银行行长;现任新希望集团党委副书记,并兼任新希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董事会架构同步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年报显示,除朱韬外,副董事长兼行长江海继续留任,这位曾主导布局产业数字金融业务的少壮派高管已连续五年执掌核心业务。此外,曹曾俊、林世伟拟任副董事长,刘永好、雷军等为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新网银行董事长职位经历多次变动:自2016年成立以来,该行先后由刘永好(首任董事长)、王航、江海(过渡期代行职责)及再度回归的王航执掌,此次朱韬的上任是最新一轮换帅。
这一变动标志着这家成立近八年的互联网银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之后的全国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新网银行近年来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发力,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在管理层平稳过渡的同时,新网银行2024年财报呈现出稳中有进的经营态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同比增长16.08%,较2018年首发年报时的3.59亿元实现逾17倍增长。2021年至2024年,该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36.44亿元、54.89亿元、63.7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1.2%。其中,2024年增速虽较上年放缓至16.08%,但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门槛。截至2024年末,新网银行总资产达1036.29亿元,同比增长0.68%,迈入中型银行序列;存贷款余额分别为624.8亿元、592.3亿元,增速分别为5.1%、8.7%,存贷比保持在94.8%的合理区间。
新网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将资源向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等领域倾斜,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方面的支持力度。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为1036.29亿元,较年初净增6.94亿元,总体保持稳定。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22.13万户,较年初增长2.24万户,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218.12亿元,较年初增长4.79%,增速高于各项贷款1.31个百分点,近三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55%。
2024年,该行实现净利润8.11亿元,净资产回报率(ROE)10.54%,盈利状况优于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风控方面,截至2024年末,该行流动性比例58.86%,不良贷款率1.69%,连续两年环比改善;拨备覆盖率183.49%,贷款拨备率3.09%,拨备计提充足。资本管理方面,截至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1.12%,满足监管要求。

截图来源:四川新网银行2024年年报
据了解,新网银行是继微众银行、网商银行后的第三家互联网银行,成立于2016年12月28日,是原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七家民营银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该行注册资本30亿元,由新希望集团(持股30%)、小米旗下四川银米科技(29.5%)、红旗连锁(15%)等股东联合发起,兼具产业资本与互联网基因。成立以来,新网银行已累计发放数字普惠贷款超过3.6亿笔、金额超过1.2万亿元,覆盖全国4000万新市民、个体工商户、农户和小微企业等客群。
去年至今,多家民营银行进行高管调整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的收官,民营银行高管变动图谱逐渐清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由于“到龄退休”和集团内职务调整等原因,19家民营银行中,有10家发生董事长、行长或副行长级别的高管调整,涉及新网、富民、众邦、亿联等机构。
2024年1月,富民银行原行长楚龙春到龄退任,同年7月,赵卫星获批出任富民银行行长、董事。根据公开资料,赵卫星是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硕士,拥有超过20年的金融行业管理经验,在银行、数字银行、科技平台、上市券商等金融机构担任过高管,先后任职于浦发银行总行、民生银行总行、杭州银行总行,分管过科技运营、小微企业金融、零售金融等业务,参与了当年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产品“商贷通”的设计。
2024年7月,邹家勇获批担任众邦银行行长、执行董事。众邦银行原行长程峰升任董事长,原董事长晏东顺到龄退休。邹家勇曾先后担任湖北三峡农商行行长、鄂州农商行董事长、湖北省联社稽核审计部总经理、湖北省联社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等职务。
2024年7月,蓝海银行原董事长陈彦到龄退休。新任董事长、行长资格获批,均为内部提拔。原行长宋学峰升任董事长,原副行长王业方升任行长。
去年,亿联银行原行长王玉海也到龄退休。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局吉林监管局核准了蒋永军吉林亿联银行行长、董事的任职资格。蒋永军是平安银行老将。据公开报道显示,蒋永军曾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复旦大学,研究生学历,毕业后入职原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此前他担任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已有十余年。
今年3月,湖南唯一一家民营银行——湖南三湘银行迎来重要人事变动。行长夏博辉因年龄原因申请退休并辞去执行董事、行长等职务,继任者万洁是首位民营银行女行长,其长期在中信银行负责对公业务板块,曾任中信银行长沙分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战略客户部总经理、公司银行部总经理,中信银行总行公司金融部协同创新处处长等职务。
今年4月,原湖南三湘银行副行长宋源获批担任裕民银行行长。在此之前,裕民银行行长职位空缺三年多,由董事长余红永代为履职。
专家:民营银行高管调整有助于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金融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这轮高管调整中,与新网银行相似的是,多家民营银行新任高管都具有丰富的银行、互联网金融从业背景,这将对民营银行的经营发展和战略转向产生哪些影响?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内蒙古财经大学校外硕导杨海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2024年以来,民营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级别的高管调整大体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到龄退休,自然更替;二是在业绩压力之下进行主动调整;三是在大股东主动进行战略转型过程中,与之适配的高管调整。
谈及对民营银行经营发展战略转向产生的影响,杨海平认为,不排除个别银行由于高管更替造成战略不连贯的情形,一般来说,高管更替对民营银行后续的战略重构或者强化战略执行都有积极影响。
具体来看,部分民营银行通过高管更替,选配了战略视野更开阔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具有互联网金融背景、从业经验丰富的老帅来出任主要领导职务。这无疑会为后续的数字化转型等重大战略转型任务注入强大动力。“数字化转型通常是‘一把手’工程,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显然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
杨海平表示,民营银行高管更替的另一种情形是选派了传统银行出身的高管,这些老将的管理经验非常丰富,对后续的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构建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种情形是选派的高管人选有助于和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更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对于后续的产业金融发展是重要的推动。”杨海平认为,总体来看,这轮高管调整对民营银行坚守战略定位、提升战略管理水平,进而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