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走访了安徽合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等地的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项目,地方围绕如何构建行业标准体系、如何简化多头管理、低空空域如何管理、技术如何赋能具体行业等展开探索,致力于构建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智能装备协同运行的新场景。
合肥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是城市低空飞行的起降点。该运营中心有停机坪、购票大厅、安检区、候机区、乘机区、智慧指挥调度中心等,有点类似普通机场,但是相关设施更迷你。
记者见到的这架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个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和生产许可证(PC)——“三证齐全”的载人级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eVTOL)航空器。该eVTOL可搭乘两名乘客,乘客在机舱里无需进行机器操控。
2025年3月,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亿航通航”)及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合翼航空”)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第一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亿航智能EH216-S的相关运营航司,即亿航通航、合翼航空,依靠完善的低空飞行基础设施、标准化的运营流程等,跑通了运营合格证,相关航司可以开启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商业化运营。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相关市民可以在广州、合肥的运营点,购票体验低空旅游、城市观光等商业载人服务。
在合肥骆岗空中交通运营中心,合翼航空未来将执行运营相关低空飞行业务。该运营中心可运营10架EH216-S,储存50架eVTOL航空器。在合肥的骆岗公园里,几公里之外,还有另一处起降点,这两个起降点可实现“点对点”低空交通接驳飞行。
合肥、广州等地的低空经济的相关产业、基础设施、运营标准等相对成熟,部分得益于政策层面先行先试的探索。近年来,以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为政策载体,先后在海南、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地,推出了一批体系性、突破性较强的政策举措,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型能源、信息安全、智慧交通等领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的重大部署。2024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计算、信息安全、智慧轨道交通、现代种业等新业态新领域,按照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的原则和路径,分领域制定优化市场环境实施方案,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准入效率。
4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对外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以清单的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2025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管理更加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生产力布局,选择重点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分批制定和推出新的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