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黎灵希)日前,在2025长三角粤港澳国家战略联动发展论坛期间,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谢宝剑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就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发挥创新与开放优势、深化区域重大战略协同发展的话题分享了观点。
谢宝剑表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以及布局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机构,构建了“雨林式”区域创新生态和形成独特的创新走廊形态,形成遥相呼应、联动发展的跨域协同创新体系。
“我们在大湾区可以看到长三角企业的活跃布局与市场,同时长三角也吸引着来自大湾区的人才、资金与企业。这种创新要素与市场主体的跨区域流动,是两大区域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推动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进而实现协同联动的生动实践。”谢宝剑说。
谢宝剑进一步表示,未来,两大区域既可以在优势的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未来产业领域形成“跨空间协同联动与融合发展”。
在全球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如何强化区域间的融合发展?谢宝剑认为,应进一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协同联动,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强化政策目标与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同时,应依托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放大高质量发展成果的辐射范围,促进更多的周边区域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应与北部湾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形成大湾区与环湾区的联动发展格局;长三角则可依托自身深度一体化优势,与中部崛起战略共同推动周边区域深度融合发展。
“此外,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都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探索投资贸易便利化自由化规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应强化区域间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上的互学互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使这些区域成为吸引全球资本要素的‘避风港’和全球人才、技术的‘集聚区’。”谢宝剑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