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5月债市延续“牛势”,短端防御与久期博弈并行。机构普遍认为年内降息预期虽部分透支,但长端利率仍有下行空间,10年国债或探至1.5%以下,30年品种利差压缩可期。美联储议息“按兵不动”,降息路径悬于关税谈判与经济数据,若衰退信号强化,年末或迎百基点降息;美股波动未歇,政策滞后性或倒逼市场风险重估。债市“科技板”加速破局,科创债打通“直融+间融”双通道,信用评估转向技术前景与投资能力穿透,半导体、人工智能等硬科技领域或成融资新主场。
1、债牛待续

数据来源:Choice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
债市分化行情的背后,主要是此前长端定价已隐含了30bp以上的降息预期,然而年内首轮降息幅度只有10bp,距离下一次降息落地还要等待一段时间,部分投资者选择战术性防御,转向确定性更强的短端资产。短期情绪释放之后,债市或将重新回归关税与基本面的博弈,4月起的债牛行情大概率未完待续。
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
短期市场可能存在止盈等情绪,利率有小反弹,但我们认为调整即买入机会,持续看好债市机会,久期策略依旧占优。即使按照前期央行引导的1.8%左右作为10年国债的合理位置,对等关税以后利率再度下行至1.6%,这20bp可能就是市场对对等关税的定价,在对等关税取消之前,10年国债在OMO基础上加点10bp可能就是合理的。那么按照1.4%的OMO做估计,10年国债利率至少可以下行至1.5%。

浙商证券大固收组长、固收首席覃汉
短期中短债表现好于长端,长债或有止盈压力。中期视角,债市主线回归交易基本面后,长债利率破前低的概率在增加。考虑到当前7天政策利率已经降至1.4%,10年国债利率有望迈向1.5%,30年与10年国债利率的利差可能压缩到20bp以内,对应的30年国债利率将降至1.7%以下。
中金公司研究部国际组及固收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陈健恒团队
我们预计到年底,1年期存单利率会降至与1年期存款利率接近的水平,来缓解各种利率体系的扭曲,也就是1年期存单利率可能从目前1.7%附近降至1.0%附近。在这种情况下,随着短端利率下降,中长期债券利率也会随之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到年底可能降至1.3%附近,收益率曲线牛市变陡,实际利率下行,但金融体系的息差也可以适度回升,以达到双赢状态。目前仍建议投资者积极配置中国债券,包括适度延长久期以获得更高净价回报。
2、5月FOMC会议
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
一如市场预期,美联储保持基准利率不变,同时表达了对于未来经济和通胀走势的不确定,因此6月是否降息也开始成为疑问。从市场交易的结果来看,6月降息的概率在FOMC前大约为35%,在议息后降至20%。市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鲍威尔和特朗普的关系,鲍威尔强调其未要求与特朗普见面,也重申特朗普的态度不会影响美联储的决策。美联储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可能也是眼下鲍威尔能够采取的最佳策略,从市场反应来看也是如此。此前,特朗普威胁要炒掉鲍威尔,美元资产出现崩盘走势,似乎表明金融市场更加不喜欢的是“缺乏远期策略”的不确定。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肖捷文
美联储5月会议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声明指出失业率上升与通胀走高的风险均已加剧,暗示政策环境面临“滞胀”风险,但由于当前经济数据仍然稳健,美联储也不急于行动。我们认为,美联储短期内不会降息,尤其不会先发制人降息,未来的降息路径将取决于关税谈判:若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关税居高不下,美联储可能被迫开启“衰退式”降息,年底前或降息100个基点;但若谈判达成有效成果、关税降低,美联储或推迟至12月降息,降息幅度也将更加温和。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芦哲
5月FOMC上美联储如期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发布会中Powell表达了对经济前景更大不确定性与滞胀风险的担忧,同时Powell也表示关税带来的滞胀风险让美联储在就业与通胀目标中的抉择将更具挑战性,这意味着美联储择机降息难度将更大,对待货币政策也将采取更加谨慎的的态度,因此当前市场计价的全年3次降息预期面临进一步向下修正的风险。

3、债市“科技板”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
从支持科创债发行到创设债券科技板,建立多层次债券产品体系将更进一步,债市“科技板”有望精准匹配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强创新动能。科创债与再贷款政策可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双轮驱动。两相配合更能体现互补性再贷款通过银行定向投放,侧重债权融资;科创债则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尤其支持股权类资金需求。此外,再贷款资金可用于认购优质科创债,形成“央行-银行-债券市场”的资金传导链,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
当前,我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元化融资体系正在加快形成,但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金融供给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过去科技企业的主流融资渠道在初创阶段以股权融资为主,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直接进入债券市场融资的难度较大,而与股权融资的适配性更高。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部负责人孙静媛
对于科技创新企业及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应重点从以下维度分析其信用状况:科技创新企业方面,一是重"质"轻"量",关注产品竞争力、研发投入与产出,摒弃传统资产规模思维,深入挖掘企业的内在价值;二是注重前瞻性,针对技术迭代快、成长弹性高的特点,增设预测性指标,着重评估企业的技术前景和成长空间;三是强化全链条技术评估,构建多维度评估矩阵,客观评价技术驱动价值。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方面,一是以投资能力作为核心评级驱动因素,强调投资专业性和投资业绩的双重验证。二是全周期穿透式评价预期收益,注重对投资资产退出前景分析。三是以长周期为视角,建立前瞻性的偿债能力动态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