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目前央企披露的盈利最高的央企上市新能源平台,华电新能的IPO之路命运多舛。自2022年7月1日提交招股书(申报稿)(预披露)之后,华电新能于2023年6月获得上交所主板上市委的同意。不过,彼时A股市场已经风云突变,中国证监会也于2023年7月发布动态调整IPO和再融资的相关规定,公司上市之路放缓。
随着资本市场的好转,在上市委批准近两年后,华电新能于2025年3月底提交了招股书(注册稿),不过,此次IPO,华电新能的成长性已大打折扣,且募资也较招股书(申报稿)大幅缩水,这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华电新能来说影响较大。
报告期(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华电新能营收分别为217.41亿元、246.73亿元、295.8亿元和172.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54亿元、85.22亿元、96.2亿元和62.06亿元,公司营收增速已较招股书(上会稿)披露的2020-2022年大幅放缓。不仅如此,公司预计的2024年业绩及2025年一季度预告显示,这种放缓还将继续。此外,风电是公司营收中的大头,不过其毛利率却逊色于其他可比的多家公司。无疑,这些将在IPO过程中对公司的募集产生影响。
成长滑坡募资大缩水
自2020年以来,受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推动,新能源营运商业绩保持了较快增长,而各央企新能源平台也踏上A股之路,三峡集团下属的三峡能源(600905)和国家能源集团的龙源电力(001289),分别于2021年6月和2022年1月上市,后者通过资产注入方式上市。
华电新能2023年归母净利润已达96.2亿元,盈利是已上市或正IPO的央企新能源平台中的老大,不过,其上市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在2022年7月提交招股书并于2023年6月获上市委批准后,因市场出现波动至此番刚刚提交注册稿。
这对华电新能的影响是巨大的。按照招股书(上会稿),华电新能2020-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165.07亿元、216.68亿元和244.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79亿元、72.5亿元和84.58亿元,不论是营收还是净利润,都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
不过,至2025年3月底提交注册时,华电新能的成长性已大幅放缓。据审阅过的财报,2024年,公司营收为339.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3%。营收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综合毛利率下降、期间费用率有所上升,公司归母净利润为88.3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2%。
华电新能预计,2025年1-3月,公司营收介于91亿至99亿元,同比增长10.17%至19.85%;归母净利润在26.2亿元-29.4亿元,同比下降4.03%至增长8.93%。从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看,公司盈利已较此前的增速大幅放缓。

业绩放缓必然会影响募资资金金额,《财中社》发现,2023年上会时,华电新能拟募集资金300亿元,其中补充流动资金90亿元,投入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210亿元。此次提交注册稿,募集资金大幅缩水,华电新能表示,拟募集资金约180亿元,主要用于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等。
逊色同行的风电毛利率
目前,规模较大的新能源公司主要以央国企为主,已上市公司有三峡能源(600905)、大唐新能源(01798)、节能风电(601016)、太阳能(000591)及华润新能源等。
华电新能把龙源电力(001289)、三峡能源电力销售分部、大唐新能源、节能风电的风力发电及太能能的光伏发电业务作为可比对象,报告期,上述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分别为50.17%、52.09%、49.78%和51.37%,公司分别为55.7%、54.36%、51.94%和53.97%。
对此,华电新能表示,主要是同行可比公司业务结构不完全相同,龙源电力含火电业务,大唐新能源是港股上市公司,其毛利为经营利润。事实上,由于选择了后两家公司,导致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平均值低于华电新能。
由于可比公司的选择问题,华电新能为投资者呈现出比同行更高的毛利率,但事实恐非如此。风电业务是公司业务的大头,报告期,华电新能风电业务毛利分别为96.89亿元、106.71亿元、112.18亿元及66.01亿元,占比均在70%以上,风电业务的毛利贡献从最初的超80%下降至70%以上。

以2021-2023年风电业务毛利率为例,公司在已公布了风电毛利率的公司中占比位居末位。在此期间,公司风电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4.9%、54.26%和51.23%。
2021-2023年,华润新能源风电规模略小于华电新能,该公司的风电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18%、61.63%和61.15%,虽略有波动,但整体保持了稳定;营收规模最大的三峡能源风电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0.4%、61.54%和56.94%,营收规模最小的节能风电的风电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5%、58.09%和53.7%。比较来看,华电新能的风电业务毛利率与上述三家存在差距,不过,对于风电毛利率更低的原因,招股书并没有详述。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报告期内,全国平均弃风率分别为3.1%、3.2%、2.7%及 3.9%,同期公司弃风率为 4.96%、4.78%、4.03%及 5.44%,远高于全国平均弃风率。
报告期,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为13.61亿元、18.09亿元、20.7亿元和11.63亿元,大部分是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主要是持有的福清核电39%和三门核电10%的股权确认的核电投资收益。2022年3月,福清核电6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营,推动投资收益稳步增长。
(文章来源:财中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