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农业经营主体的98%以上,小农户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农业从业人员的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
近日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提出,实施小农户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小农户通过联户经营、联耕联种等方式开展生产。这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有望带动小农户拥抱“大农业”,提升小农户发展水平。
立足国情保障好小农户利益,才能让小农户平稳转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小农户发展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市场化程度低,小农户生产规模小、销量有限,议价能力偏弱,且主要参与生产环节,难以在全产业链获得更多的增值利益。二是运用现代生产技术、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小农户占有的土地、装备等资源体量小,学习新技术的收益有限、激励较弱,加之社会化农业服务支持的缺失,导致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天条件和后天动力均不足。
这些难题背后,反映的是我国小农户“小”“散”“乱”“弱”的状况。为此,要着力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专业化水平,解决小农户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
引导和支持小农户开展合作,提高组织化程度。要支持小农户通过联户经营、联耕联种、组建合伙农场等方式联合开展生产,共同购置农机、农资,接受统耕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服务,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引导小农户依法组建产业协会、联合会,共同对接市场,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水平。要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针对小农户急需的农资供应、绿色生产技术、农机作业等领域,推出更多优质农业服务,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向小农户覆盖,助力小农户更好运用现代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要提升农业生产托管、农产品产销对小农户服务的覆盖率,解决小农户生产、销售难题,消除小农户发展的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